教育
傳播知識和技能的學習過程
語錄
編輯- 中國中流的家庭,教孩子大抵只有兩種法。其一是任其跋扈,一點也不管,罵人固可,打人亦無不可,在門內或門前是暴主,是霸王,但到外面便如失了網的蜘蛛一般,立刻毫無能力。其二,是終日給以冷遇或呵斥,甚於打撲,使他畏葸退縮,仿佛一個奴才,一個傀儡,然而父母卻美其名曰「聽話」,自以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他們外面來,則如暫出樊籠的小禽,他決不會飛鳴,也不會跳躍。
- ——魯迅《海上的兒童》(1933年)
- 做學問一定要在有學問的朋友氛圍中,時時砥礪成長。[1][2]
- 也要能理解所有數學理論來自於先有假設,但未必與自然界相合,因此需要不斷修正,期勉年輕學子秉持王國維名句「望盡天涯路」的心情,投入做研究。[1][2]
- 充沛的精力來源於對數學的熱愛和興趣。[3]
- 搞學問如果沒有激情,就永遠達不到做大學問的地步。[3]
- 中國人的一大問題,是太迷信武俠小說,認為一定要拼贏別人,才是偉大。[4]
- 學術界卻不太追求「獨孤求敗」,學者希望的是找到更深奧的學問,進而向自己發出挑戰,而且一定要贏才行。[4]
- 考試差一兩分不是那麼重要,但中國人卻看得很重要。[4]
- 中國古典文學深深影響了我。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搞數學研究也有同樣的經驗,讀書只要有興趣,不一定要全懂,慢慢領會其思想。同時也一定要做到淡泊名利。陶淵明的詩文深得自然之趣,我們做科學的也需要得到自然界的氣息,需要同樣的精神。[3]
- 我研究數學的目標不是拿獎,也不是成名成家。對真與美無條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學問的座右銘。[5]
- 我本人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從《詩經》我看到比興方法對找尋數學方向的重要性;吟誦《楚辭》和《史記》激勵起我對數學的熱情,向大自然追尋真與美的感受。[5]
- 我覺得現代教育家都是在誤導學生,因為學習不可能沒有痛苦,但痛苦之後若有突破,會相當喜樂。[6][1]
- 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覺得付出後會有前途、有收穫,學習過程中,有痛苦經驗才正常,但不要把自己搞到患精神病就好。
- 「也許就是因為缺乏獨立思考的精神、敢於懷疑的創造力。我們對學生質疑精神的鼓勵還是太少。或許中國是迫切需要更多南方科技大學這樣能讓學生自由創造的大學。同時從小學起就應當注重對小孩創造力的保護。」[7]
之後狄拉克在布里斯托大學工程學院學習電機工程。儘管最喜歡的科目是數學,狄拉克後來聲稱工程教育對他影響深遠:
「 | 原先,我只對完全正確的方程式感興趣。然而我所接受的工程訓練教導我要容許近似,有時候我能夠從這些理論中發現驚人的美,即使它是以近似為基礎...如果沒有這些來自工程學的訓練,我或許無法在後來的研究作出任何成果...我持續在之後的工作運用這些不完全嚴謹的工程數學,我相信你們可以從我後來的文章中看出來...那些要求所有計算推導上完全精確的數學家很難在物理上走得很遠。[8] | 」 |
- 「從教育年輕人的角度講,中國大學的本科教育非常成功。」[9]
- 2004年9月13日,81歲的楊振寧在清華大學開始為本科生講授普通物理。他說:「現在很多教授不願意給本科生上課,但我覺得,給本科生上課很重要。我也希望我能夠帶動更多的人。」他說:「每一次課前。我要花兩個小時認真備課。我要了解學生的進度。」[10]
- 1983年12月,楊振寧向鄧小平建議:「國外認為,搞軟件15—18歲較有利。」由此,科大少年班設立了計算機軟件專業。[11][12]
- 「中國留學生學習成績往往比一起學習的美國學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後,科研成果卻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於美國學生思維活躍,動手能力和創造精神強。」[來源請求]
- 2000年10月29日,在南京大學捐資設立「楊振寧獎學金」時,楊振寧表示,「雖然我父親是大學教授,但因為通貨膨脹,家裡很窮,生活很艱苦,是獎學金幫我度過了難關。近幾年多次在大陸訪問,看到不少青年學生因家境困難而影響學業,感到很傷心,所以就有了這麼個想法。」楊振寧說,中國的優勢就在於擁有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比的青年人才,21世紀的中國青年負有特別的使命,希望每一位大學生都能認識到這一點。[13]
- 我認為中學這個階段的教育非常重要,如果你給孩子太多的知識,你會扼殺了他們的好奇心。所以我們必須改變我們的教育,要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幫助他們發展思考的心,而不是一直接受別人給的知識。我們需要給孩子基本的知識,但教太多的細節並不好,更重要的是幫助他們自己找到答案的能力,這是我們要教孩子的。[14]
- 教育是富人的裝飾品,窮人的避難所。
- 理想、希望和意志可以說是決定一生榮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啟發一個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單單強調學生的興趣,那是捨本逐末的辦法。
- 《西潮》
- 教育就是當一個人把在學校所學全部忘光之後剩下的東西。
- 要理解一個名詞,就必須熟悉那個名詞指代的東西。
- 這個世界最大的麻煩,就在傻瓜與狂熱分子對自我總是如此確定,而智者的內心卻總充滿疑惑。
- 許多人寧願死,也不願思考,事實上他們也確實至死都沒有思考。
- 出處:《我的信仰》,1925
-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
- 自由思想十誡之3: Never try to discourage thinking, for you are sure to succeed.
- 這世界充滿了神奇的事物,耐心等待着我們變聰明好來發現。
- Find more pleasure in intelligent dissent than in passive agreement, for, if you value intelligence as you should, the former implies a deeper agreement than the latter.
- 從理智的異議中尋找樂趣,因為只有尊重理智,才能比消極的服從帶來更深刻的一致。
- 出處:《自由思想的十誡》之8,1951
- 不要為自己持獨特看法而感到害怕,因為我們現在所接受的常識都曾是獨特看法。
- 出處:《自由思想的十誡》之7,1951: Do not fear to be eccentric in opinion, for every opinion now accepted was once eccentric.
- Be scrupulously truthful, even when truth is inconvenient, for it is more inconvenient when you try to conceal it.
- 出處:《自由思想的十誡》之9,1951
- 不用盲目地崇拜任何權威,因為你總能找到相反的權威。
- 出處:《自由思想的十誡》之5,1951:Have no respect for the authority of others, for there are always contrary authorities to be found.
- 切勿盲從任何權威,因為總會發現相反的權威。
- Do not use power to suppress opinions you think pernicious, for if you do the opinions will suppress you.
- 出處:《自由思想的十誡》之6,1951切勿用權力去壓制你認為不利的意見,因為如果你發表意見時也會遭到壓制。
- When you meet with opposition, even if it should be from your husband or your children, endeavor to overcome it by argument and not by authority, for a victory dependent upon authority is unreal and illusory.
- 凡事不要抱絕對肯定的態度。
- 出處:《自由思想的十誡》之一,1951
- 了解怎樣和不確定性一起生活而不會遲疑不知所措,這大概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哲學能教你的最主要的東西。
- 出處:〈現代科學及其將來〉
- 哲學的目的在於以理論的方式理解這個世界。這件事對動物,對野蠻人,甚至對文明人來說都沒有什麼實際的重大意義。
- 從無用的知識之中可以得到那麼多樂趣。
- 這個世界的問題在於聰明人充滿疑惑,而傻子們堅信不疑。
- 那些忘記善惡,只顧追求事實的人,與那些因欲望扭曲事實,只看到自己想看的東西的人相比,更容易達成善舉。
- 思想是顛覆性的,革命性的,它充滿破壞力,它令人震驚。思想對待特權,既有體制,以及安逸的舊習毫不留情。思想是偉大的,迅捷的,自由的。
- 對於民主社會的公民來說,再沒有什麼比獲得對高談闊論的免疫力更加重要。
- 民主這個詞有點含糊,我無法定義準確。因此,應該說:「可以確定,如果一個政府具有英美憲法所共有的某些特徵,那將是一件好事。」
- 原文:That 「democracy」 is a somewhat vague term which I cannot define precisely. We ought to say, therefore: 「I am fairly certain that it is a good thing if a government has something of the characteristics that are common to the British and American Constitutions,」 or something of this sort.
- 恐懼是盲目信仰的主要來源,也是殘酷的主要來源之一。征服恐懼是智慧的開始。
- Fear is the main source of superstition, and one of the main sources of cruelty. To conquer fear is the beginning of wisdom.
- 害怕愛情就是害怕生活,而害怕生活的人已經被半身入土了。
- 這世界充滿了神奇的事物,耐心等待著我們變聰明好來發現。
- 不要為體型大小而擔憂。比起瘦人,我們並不見得更尊重胖人。艾薩克·牛頓爵士比起河馬的體型可小多了,但是我們並不會因此貶低他。
- 倘若一個人不依靠溫暖的神話就無法面對生活中的不幸,那麼他可就有點軟弱和可鄙了。
- 放棄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
- 出處:《西方哲學史》卷三「近代哲學」第一篇「從文藝復興到休謨」第四章「埃拉斯摩和莫爾」之末尾。
- 我的人生正是:使事業成為喜悅,使喜悅成為事業。
- 我們所需要的,不是相信某種說法或信仰的意願,而是探究的意願。這兩者截然相反。
- 當情緒化的狂熱平靜下來,擁有推理習慣的人就會去為他自己的信仰尋找邏輯支持。
- 為什麼用謊言煽動仇恨比煽動友愛要有效的多呢?
- 有那麼兩種類型的工作,一種是改變地球表面上和表面附近物體與其他物體的相對位置,另外一種是指揮別人從事第一項工作。
- 教育是人類秉持知性與人格,得享和平、文化氣息濃郁的美滿人生。
- 教育並不是為了你生活而準備的事情,它是你一生中無間斷的一部分。
- 教育的目的在於能讓青年人畢生進行自我教育。
- 智慧加上品格才是教育真正的目標
- 今之學校教育是以知識為中心的,卻並無「明明德」之學問。
- 《關於「生命」的學問——論五十年來的中國思想》
- 只訓練人的腦袋,而不教其道德,就等如為社會栽培危險人物。
民主的智力條件
編輯- 「受過教育民是民主第二個重要的智力條件。如果治理權最終集於被治者之手,要正確指導管理,教育將起重要作用。這已是不言自明的道理。」[15]:175
- 卡爾·柯恩《民主概論》
- 「『教育』這個詞在拉丁語中原意為『引前』。教育即將一個人領向前,把他身上的優點發揮出來,並在對付周圍世界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能力。教育作為民主的條件就是以通力合作解決共同社會問題為目標的智能的發展。民主要求的智能可分為互相聯繫但又明顯可分的四類:⑴實用教育;⑵基本教育;⑶技術教育;⑷人民教育。」[15]:175
- 卡爾·柯恩《民主概論》
民主為何不一定會成功
編輯- 「第一,如果沒有適當的指引,教育的能力會變成灌輸(inculcate)的能力。在某些領域內,如歷史、政治、哲學等,理論的灌輸會降低民主對成員所要求的那種評價道德與政治能力。在政治或哲學問題上的灌輸歪曲了教育過程,使它的作用成為達到黨派目的的工具。這樣來運用教育,教育就成為灌輪、洗腦,恰好與民主所要求的相反。掌握大量事實,不能代替創造性地使用智慧對目的與目標進行判斷的能力。如果新方法、新機械的運用不能相應地發展這種創造性的能力,這種方法只會是民主的敵人而不是它的朋友。」[15]:309-310
- 《民主概論》
- 「受過教育的與無知者之間的懸殊,對民主有直接的不利影響。知識就是力量;智力發展上的巨大懸殊使受過教育的獲得過多的權力,增加了群眾被人利用的可能性。智力上優秀的分子教育群眾的運動,內在的意圖往往是向群眾灌輸,有時是,但不都是出自好心的。多數人與少數人之間,這種日益擴大的智力上的懸殊,使群眾愈來愈難以在政府中起到民主所要求的相稱作用。」[15]:311
- 《民主概論》
- 「因此,在民主國家中,現在最緊迫的教育工作不是讓少數人學更多的東西,而是讓更多數人受到足夠的教育。前一項工作容易些,更令人振奮些,更易於立竿見影;所以一個社會智力上的成就,常常用已經位於知識尖端的那些人前進的速度與成就來衡量。在實踐中,其後果是不斷支持智力上優秀分子,使他們以更快速度前進,而群眾則愈來愈不能理解或跟上。甚至在全民學校教育已經建立的美國,受過良好教育的少數人與一般多數人之間的差距,也日益不健康地擴大;兩個極端之間的緊張關係由於愈來愈深的互不信任而更形嚴重。因此,如果民主要生存下去,在美國以及在全球都有必要緊密團結教育隊伍。智力上的尖端當然不能放慢前進的步伐,但必須作出相稱的更大的努力,使落後的能達到合適的智力水平。」[15]:311
- 《民主概論》
參考文獻
編輯- ↑ 1.0 1.1 1.2 http://triangle.ntu.edu.tw/news/news20170804.html 臺灣大學系統第八場成功之母講座 丘成桐:我做學問的經驗和感受
- ↑ 2.0 2.1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04000397-260114 2017年08月04日丘成桐下苦功 成就 數學皇帝
- ↑ 3.0 3.1 3.2 http://www.people.com.cn/BIG5/news/37146/45773/3858281.html 2005年11月15日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 ↑ 4.0 4.1 4.2 2017/08/03中研院士丘成桐:中國人太迷信武俠小說
- ↑ 5.0 5.1 [1]
- ↑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04000403-260114 2017年08月04日文科也用得到 有助理性思考
- ↑ 李曉丹. 漲姿勢 - 數學是純淨的「桃花源」?(張益唐南科大演講及訪談). 南科大學生新聞社, 搜狐教育. 2016-07-20 [2016-10-01] (中文(中國大陸)).
- ↑ Pais等 1998,第3頁
- ↑ 出自《在2005年8月14日烏魯木齊舉行的「中國科協2005年學術年會」的新聞發布會上如是說》。
- ↑ https://new.qq.com/rain/a/20190923A06ZUX. 缺少或
|title=
為空 (幫助) - ↑ 石希 (編). 1985年:高考改革「摸着石頭過河」. 人民網. 2007-06-25 (中文(中國大陸)).
- ↑ 顧立軍 (記者); 孫自法 (記者); 吳蘭 (記者). 小平百年誕辰:鄧小平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淵源. 中國新聞網. 2004-08-20 (中文(中國大陸)).
- ↑ 「楊振寧獎學金」在南京大學設立. 光明網 (中文(中國大陸)).
- ↑ 2015/06/27專訪本庶佑:給年輕人的六個C-《勇不放棄》、《勇不放棄:唐獎得主的故事》,天下雜誌出版。
- ↑ 15.0 15.1 15.2 15.3 15.4 卡爾·柯恩著,聶崇信、朱秀賢譯. 《民主概論》. 商務印書館(香港). 1989.
參見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