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诗词
毛泽东创作的诗歌作品,主要包括中国旧体诗(汉诗)和词(长短句)。
早年编辑
《七绝·咏蛙》编辑
(相传为1910年秋,已考入湘乡县东山高等心学堂读书的毛泽东作)
-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版本不一。据有关资料载,这类似的诗作早已有之。林木森编 《咱们的领袖毛泽东》一书注为"唐人所作",但未确指唐朝何人,亦未录出这类似诗作。何联华《毛泽东诗词新探》一 书引注"有人认为是明嘉靖年间浙江永嘉人张聪少年求学时所作",惜亦未录出该作。黄飞英撰文指出:"……清末湖北英山名士郑正鹄初授天水县令,当地一些心怀叵测的官吏巨富,见新县令五短身材,其貌不扬,有意要奚落他一番,以杀杀‘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威势,于是他们暗地里策划,请画工画一幅《青蛙图》,画中画的是在河边一株大柳树荫下有一只张口青蛙。画后送到县衙去,请郑县令题诗。郑正鹄将画卷展开一看,就深谙画中寓意,遂不假思索,当众挥笔题了一首七绝《咏蛙》: 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 明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黄飞英据《英山县志》继续写道:郑正鹄在天水任上,秉公办事,严惩赃官污吏……成为清末以"廉洁奉公"着称的清官之一。 ——《毛泽东妙用诗词》吴直雄/着/下册,京华出版社1998年10月第1版,861~862页
《七古·残句》编辑
(1916年冬)
- 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
《贺新郎·别友》编辑
(又名《贺新郎·赠杨开慧》,作于1923年12月)
- 挥手从兹去。更那堪凄然相向,苦情重诉。
- 眼角眉梢都似恨,热泪欲零还住。知误会前番书语。
- 过眼滔滔云共雾,算人间知己吾和汝。人有病,天知否?
- 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天残月,凄清如许。
- 汽笛一声肠已断,从此天涯孤旅。
- 凭割断愁丝恨缕。要似昆仑崩绝壁,又恰像台风扫寰宇。
- 重比翼,和云
翥 。
-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
《沁园春·长沙》编辑
(1925年)
-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十年内战编辑
红军长征编辑
中国工农红军「二萬五千里長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忆秦娥·娄山关》编辑
(1935年2月娄山关第二次战斗胜利后毛泽东即兴填词)
- 西风烈,
- 长空雁叫霜晨月。
- 霜晨月,
-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 从头越,
-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 二渡赤水后,红军回师攻占桐梓,夺取娄山关,二占遵义城,击溃和歼灭敌人两个师又八个团。这是在毛泽东等指挥下,发挥红军运动战优势所取得的长征以来最大的一次胜利,极大地鼓舞了红军士气。
《七律·长征》编辑
(1935年9月)
-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 被选入人教版小学教科书。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编辑
(1935年10月21日)
- 山高路远坑深,
- 大军纵横驰奔。
- 谁敢横刀立马?
- 惟我彭大将军!
《沁园春·雪》编辑
(1936年2月)
- 《沁园春·雪》最早发表于1945年11月14日重庆《新民报晚刊》,后正式发表于《诗刊》1957年1月号。
解放战争编辑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编辑
(1949年4月作于北平香山)
-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最早发表于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12月出版的《毛主席诗词》。
- 1949年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中国人民解放军于1949年4月21日至6月2日强渡长江,4月23日占领南京,24日凌晨占领总统府;24日晨,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新闻宣布国民政府“已于昨日宣告灭亡”。
建国初期编辑
《浪淘沙·北戴河》编辑
(1954年夏于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填词)
- 1954年夏在北戴河,毛泽东对身边工作人员说:“我还是喜欢曹操的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是真男子,大手笔。”
《水调歌头·游泳》编辑
(1956年,63岁的毛泽东在5月31日武汉“横渡”/漂流长江后填词)
-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蝶恋花·答李淑一》编辑
(1957年5月)
- 该词寄托了毛泽东对第二任妻子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但所寄之情也决非单纯的个人情感,而引申为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七律二首·送瘟神》编辑
(1958年6月30日)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晓,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
- (其一)
-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 (其二)
-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
- 《七律二首·送瘟神》发表于1958年10月3日《人民日报》。
- 毛泽东还为这两首诗专门写了一段《后记》:“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说:余江县基本消灭了血吸虫,十二省、市灭疫大有希望。我写了两首宣传诗,略等于近来的招贴画,聊为一臂之助。就血吸虫所毁灭我们的生命而言,远强于过去打过我们的任何一个或几个帝国主义。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
- 同日,毛泽东还致信胡乔木,信中写道:“睡不着觉,写了两首宣传诗,为灭血吸虫而作。……灭血吸虫是一场恶战。诗中坐地、巡天、红雨、三河之类,可能有些人看不懂,可以不要理他。过一会,或须作点解释。”
《七律·到韶山》编辑
(1959年6月)
- 毛泽东于此诗通过对韶山人民革命历史的回顾以及对人民公社社员通过热情劳动而喜获丰收的描绘,赞扬了革命人民艰苦卓绝的战斗精神,歌颂了中国人民战天斗地的风貌。
《为女民兵题照》编辑
(1961年2月)
- 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
-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编辑
(1961年11月17日)
-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
- 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蜮必成灾。
- 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 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
- 1961年10月18日,郭沫若在北京民族文化宫,看了浙江省绍兴剧团演出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写了一首七律——郭沫若《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 人妖颠倒是非淆,对敌慈悲对友刁。咒念金箍闻万遍,精逃白骨累三遭。
- 千刀当剐唐僧肉,一拔何亏大圣毛。教育及时堪赞赏,猪犹智慧胜愚曹。
- 郭诗意思是唐僧把人当妖精,把妖精当人,混淆是非,不分敌友。对敌人发慈悲,对朋友却不断刁难。还给孙悟空一遍又一遍念起紧箍咒,使他头痛,却让白骨精连续几次脱逃,应当千刀万剐唐僧的肉。
- 毛泽东看了郭诗,认为诗中把唐僧看作敌人,要“千刀万剐”,是不恰当的。1961年11月17日,他给郭沫若写了首“和诗”(和读hè ,指唱和,和答)。告诫人们既要敢于斗争,又要善于斗争,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团结大多数群众,最大限度地孤立敌人。
《七律·冬云》编辑
(1962年12月26日,即毛泽东69岁生日)
- 1962年冬,中国大陆经历了3年特大灾荒,国外一片反华。软弱的人经受不住这种严峻的考验是不足为奇的。真正的革命者则更加意气风发,斗志昂扬。“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
《杂言诗·八连颂》编辑
(1963年)
- 好八连,天下传。为什么?意志坚。
- 为人民,几十年。拒腐蚀,永不沾。
- 因此叫,好八连。解放军,要学习。
- 全军民,要自立。不怕压,不怕迫。
- 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
- 不怕帝,不怕贼。奇儿女,如松柏。
- 上参天,傲霜雪。纪律好,如坚壁。
- 军事好,如霹雳。政治好,称第一。
- 思想好,能分析。分析好,大有益。
- 益在哪?团结力。
- 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
- 《杂言诗·八连颂》是毛主席在1963年为“南京路上好八连”所作的一首诗,发表于1982年12月26日的《解放军报》上。
《贺新郎·读史》编辑
(1964年春)
- 人猿相揖别。
-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 盗
跖 庄屩 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 据毛泽东身边医护人员和保存诗稿的工作人员回忆,诗稿写作于1964年春。
- 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1978年第9期。
- 庄屩 = 莊蹻
中苏交恶编辑
《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编辑
(1963年)
《念奴娇·鸟儿问答》编辑
(1965年5月)
- 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背负青天朝下看,都是人间城郭。
- 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
- 借问君去何方,雀儿答道:有仙山琼阁。不见前年秋月朗,订了三家条约。
- 还有吃的,土豆烧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试看天地翻覆。
十年文革编辑
《七律·读〈封建论〉呈郭老》编辑
(1973年8月5日)
疑似托名毛泽东的伪作编辑
《诉衷情·赠周总理》编辑
(1975年)
- 当年忠贞为国酬,何曾怕断头?
- 如今天下红遍,江山靠谁守?
- 业未竟,身躯倦,鬓已秋;
- 你我之辈,忍将夙愿,付与东流?
参考文献编辑
参见编辑
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 | |
---|---|
中共中央总书记 (七大前) |
陈独秀→瞿秋白(代)→向忠发→王明(代)→博古→张闻天 |
中共中央主席 | 毛泽东→华国锋→胡耀邦 |
中共中央副主席 | 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林彪、华国锋、王洪文、康生、叶剑英、李德生、邓小平、李先念、汪东兴、赵紫阳 |
中共中央总书记 (十二大起) |
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
国家主席 | 毛泽东→刘少奇→董必武(代)→宋庆龄(名誉)→李先念→杨尚昆→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
国家副主席 | 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朱德→宋庆龄、董必武→乌兰夫→王震→荣毅仁→胡锦涛→曾庆红→习近平→李源潮→王岐山→韩正 |
国务院总理 | 周恩来→华国锋→赵紫阳→李鹏→朱镕基→温家宝→李克强→李强 |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刘少奇→朱德→宋庆龄(代)→叶剑英→彭真→万里→乔石→李鹏→吴邦国→张德江→栗战书→赵乐际 |
全国政协主席 | 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邓颖超→李先念→李瑞环→贾庆林→俞正声→汪洋→王沪宁 |
中央军委主席 | 张国焘(军事部主任)→周恩来(军委书记→军事科科长)→杨殷(军事部部长)→周恩来(军事部部长)→项英(中革军委代主席)→朱德→毛泽东→华国锋→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