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
過去發生的事件
论历史编辑
- 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
- ——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奇在其专著《历史学的理论和实际》提出,被称为“克罗奇命题”
- (“真历史”的意思是:配得上称为“历史”的)
- 如果不能借鑑歷史,就注定重演歷史。
- ——阿爾文‧托夫勒
-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战争的罪责在少数军国主义分子而不在人民,但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不论说了多少遍,不论说得多么冠冕堂皇,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
-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 Histories make men wise; poets witty; the mathematics subtile; natural philosophy deep; moral grave; logic and rhetoric able to contend. Abeunt studia in morse. (Studies pass into the character.)
- ——培根《谈读书》
- 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
- ——雨果
- 所有的歷史都是主觀的。換言之,歷史根本不存在;我們擁有的只是傳記罷了。
- ——爱默生
- 總之一句話,你可以用任何字眼來形容這個世界的歷史,一切能夠進入你亂七八糟的想像的東西都可以應用,惟獨不能用『理性』來形容它。
- ——《地下室手記》1-8
- 歷史給我們的教訓: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
- ——黑格爾
- 歷史不单是过去的事情,乃是光芒四射的路标,照亮人的现在和未来,教导我们生存的方式。
- ——池田大作
- 歷史並不會重複,但它會押韻。
- ——馬克·吐溫
- 歷史就像一首無盡的華爾茲:戰爭、和平、革命,隨著這三拍子的旋律不斷的迴旋。
- 「歷史就是一整套的謊言互相圓謊。」
- ——拿破崙
- 「历史就是不重复出现的事物的科学。」
- ——保罗·瓦勒利
- 「歷史不回歸,一切都會過去,祇有,新的悲哀留下來。」
- ——楊雲萍
- 「歷史是一面鏡子,可以鑑古知來,更是文化的根源。」
- ——許朗軒《中國現代史》導言[2]
- 「強制一個人就是剝奪他的自由;問題是:剝奪了甚麼自由?人類歷史上,講倫理的基乎都對自由禮贊有加。『自由』一詞的可塑性之高,就像『真』、『善』、『自然』、『快樂』一樣,似乎施之以任何詮釋、理解,它都難以抗拒。」[4]:41
- ——艾賽亞·柏林《消極自由與積極自由》
- 「要作到客觀的克服,就個人說,須是聖雄;既是聖人,又是英雄,儒者所謂內聖外王也。但此百年不一遇,談何容易?降格以求,不就個人兼備說,則退而就眾志成城之共業說。此亦須先有作理性表現而能見得到之思想家,次須有能認識而承認此理性表現之行動家。眾志成城,合而為一聖雄,合而為一內聖外王。此即今日之人權運動,社會運動等,所採取之方式也。在運動方式下,於過程中求實現。無論就個人說,或就共業說,皆須肯定理性一路為標準,由此可以提得起,鑒別開,澄清本源,樹立綱維,而不止於英雄一路也。此為理性與生命之統一。而不是『一頭自如此說,一頭自如彼做』之義利雙行也。人類歷史大體總是向此統一而進。因為唯此統一,方是價值與理性之更高的實現。黑格爾所謂:東方世界只知一人是自由的,希臘羅馬世界知一部分人是自由的,日耳曼世界則知一切人是自由的,此亦是依此統一之實現而有此鑒別也。」[5]:246
- ——牟宗三
- 「吾這裡所謂積極地思量政治與歷史,既不是着重於英雄情欲生命之恢廓得開,亦不是企求於聖賢德性生命之功化。因為這都是自『作用』處想。看重英雄或聖賢之作用,此都落在直覺主義,主觀主義,命令主義,此對於自覺地真實化歷史與創造歷史乃是不切的。故吾所謂積極的,不是從『作用』處想,因為這是主觀的,而是從『架構』處想。因為這是客觀的。要積極地正視政治與歷史,而成濟真正之事功,不能不是客觀的。」[5]:261
- ——牟宗三
论史学编辑
- 歷史是歷史家和事實之間不斷交互作用的過程,現在和過去之間無終止的對話。
- 寫歷史,乃是脫卻過去的一種方法。
- ——歌德
- 做歷史家不應有主觀,須要把事實的真相全盤托出來,如果忽略了一邊,那便是片面的記載了。這是不對的。
- ——胡適《致羅爾綱的信》
- 歷史有很多種類。……其一是主觀的歷史,當中最著名的模式應該是『歷史為政治服務』;就是說,在某一個時期為了一個特定的政治目標,改寫甚至杜撰歷史。其二是客觀的歷史——為了探求歷史真相而研究和撰寫的歷史。追求客觀歷史的人,必須做好準備,隨時隨地遭到主觀歷史工作者的猛烈攻擊,這種實例屢見不鮮,甚至歷史學非常發達的英國,當今也在所難免。
- 客觀的歷史,又稱實證史學:追尋歷史真相,恢復歷史原貌,無論是黑、白、灰、真、假、邪、正、是、非,均直截了當地寫出來,最終目的是『以史為鑒』,避免重蹈歷史覆轍,更企望經世致用。這樣的歷史,以正視聽,流傳萬世。
- ——黃宇和[6]:21
人类发展史编辑
- 人猿相揖别。
- 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
- 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
- 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
- 五帝三皇神圣事,骗了无涯过客。有多少风流人物?
- 盗
跖 庄屩 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最早发表于1978年9月9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1978年第9期
- 事物总是发展的。一九一一年的革命,即辛亥革命,到今年,不过四十五年,中国的面目完全变了。再过四十五年,就是二千零一年,也就是进到二十一世纪的时候,中国的面目更要大变。中国将变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中国应当这样。因为中国是一个具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和六万万人口的国家,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而这种贡献,在过去一个长时期内,则是太少了。这使我们感到惭愧。
-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11月12日)
历史的耻辱柱编辑
- 《华盛顿时报》日前起底,美对华霸凌政策的背后“操刀手”、蓬佩奥首席中国政策及规划顾问正是美籍华裔余茂春。身为华裔,余茂春本应多为促进中美友好尽力,但他反而助纣为虐、充当美国政客的“狗头军师”和反华“急先锋”,让全球华人一片哗然!
- 余茂春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1979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受美国学者影响,余茂春认为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浪费时间,“反华”种子自此萌芽。余茂春沉溺于美国纸醉金迷的生活,公派学习后竟然背弃祖国,加入美国籍,自此走上“亲美反中”道路。余茂春在担任美国海军学院东亚和军事史教授时,鼓吹“中国共产党推行帝国主义”等偏激思想,并不招人待见。本届美国政府上台后,余茂春主动贴靠,摇身一变为蓬佩奥首席中国顾问。余茂春自诩“中国问题专家”,却不认真做功课,好好研究中国,不去深入了解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发展变化,而是每天绞尽脑汁炮制对抗中国的恶毒策略,成为彻头彻尾的卖国贼。
- 在新冠肺炎疫情疯狂失控、失业人口不断飙升、种族主义问题此起彼伏的现状下,美国政客利用中美矛盾转移国内民众视线,制造荒谬的政治病毒,企图用更加极端的对华政策拉抬选情。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想要扬名立万的余茂春曲意逢迎,其政策主张正中反华派下怀,双方臭味相投,一拍即合。余茂春这样的政治投机分子在美国得势,着实让人为今天的美国悲哀。
- 余茂春必将接受历史的审判,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法律法規法例编辑
日期 | 國家地區分區 | 法律法規法例法令名稱、條號、摘錄 |
---|---|---|
2011年06月14日制定 2011年06月29日公布 2012年05月20日施行 |
中華民國(臺灣) | 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法第1條 文化部為辦理歷史文物及美術品之蒐集、考訂、典藏、展覽、教育推廣及研究發展業務,特設國立歷史博物館(以下簡稱本館)。 |
參考文獻编辑
- ↑ 新华社南京2017年12月13日电
- ↑ 許朗軒著:《中國現代史》,台北:正中書局,1974年10月,第1頁
- ↑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編選.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 北京: 人民出版社. 2012.
- ↑ 莊子、穆勒、艾賽亞•柏林、梁啟超. 《論自由》. 商務印書館(香港). 2005.
- ↑ 5.0 5.1 牟宗三. 《政道與治道》. 增訂新版四刷. 台北市: 台灣學生書局. 1991.
- ↑ 6.0 6.1 6.2 黄宇和. 《孫文革命:《聖經》和《易經》》. 中華書局(香港). 2015. ISBN 978-988-8310-67-8.
- ↑ 东旋. “卖国贼”余茂春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环球网. 环球时报社. 2020年8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