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水扁
中華民國第10、11任總統,中華民國第2位民選總統(首位非中國國民黨籍總統),前民主進步黨黨主席,律師
陳水扁(1950年10月12日—),台灣台南縣官田鄉西莊村(現為台南市官田區)人,為中華民國第5任(第10、11屆)總統兼民主進步黨第8任(第10、11屆)主席。
語錄
編輯短語
編輯- 1994年臺北市市長選舉前的一場電視政見辯論會上,陳水扁曾反諷趙少康的言論,當時陳水扁說:「有那麼嚴重嗎?有必要這麼緊張嗎?我記得你以前不是這個樣子的呀?」後來這句「有這麼嚴重嗎?(Is it that serious?)」,陳水扁在後來的市政廣告中還繼續使用。
- I'm going to improve the economy in Taiwan!
- 難道阿扁錯了嗎?(Is A-bian wrong?) (陳水扁常自稱阿扁)
- 放輕鬆點麻,選著選完了,啊沒要安怎?啊輸也輸了,啊沒要安怎?啊今麻我做總統算我好運,啊麼你要安怎?總是要認了嘛,對不對?(2000年9月17日總統府例行記者會,酸國民黨對手)
關於黨外運動
編輯- 有的黨外人士真的是選舉掛帥,以當選公職並且保住公職為加入黨外的最大目的。這些人雖然也標榜黨外的理念,可是這些理念只是副業,只居於其次的地位;真正重要的是公職的地位,以及公職地位所帶來的個人好處。……為數不少的黨外人士加入黨外時,本來懷抱着滿腔的熱血以及理想,競選公職時也是打算以公職的身分一展抱負;但是一旦當上了公職後,嘗到了一些特權以及甜頭,漸漸的本來是議代表也變成了員代表,個人的名利也變成了首要目標,原先的理想及抱負也跟着變成昨日黃花,其言行舉行除了有黨外的標記外,其餘的和國民黨的公職人員已沒有兩樣。……私利型的黨外人士可說是天之驕子,既少政治包袱,卻又可以汲汲營營為私利;但是由於他們和國民黨的高同質性,必然會造成選民的失望,很不幸的是,選民也會連帶的對整個黨外失望。(1985年出版的陳水扁第一本言論選集《黨外之路》中的〈黨外切莫國民黨化〉一文,抨擊黨外運動人士當選公職後的腐化情形。)
關於政策宣示
編輯- 天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阿扁不排除未來有統一的可能,也會尋求台灣獨立的機會。(1990年,在統獨辯論會上的演講。)
- 有法令說可以,並不代表實際上就可以。(1997年10月30日,抨擊台北市議會於1997年10月29日通過《公娼管理辦法》一事是「出爾反爾」,並宣稱台北市政府絕不改變「廢公娼」的政策,只要台北市政府不核發公娼執照給公娼,公娼就不可能合法從事性工作,就像台北市政府「掃蕩電玩」的政策一樣:雖然中央法令允許業者申請執照,但台北市也沒有開放經營電玩。)
- 民進黨的執政,就是要打破國民黨的一黨專政;當民進黨獲得人民授權執政後,必將出現各種聯合執政的可能。(1999年4月10日,訪問蒙古烏蘭巴托,說自己的「聯合執政」概念是由民進黨負責跨黨派的組閣與合作。)
- 民主國家的政黨分合,實屬正常;面對跨世紀新局,更需要有新思維。即使民進黨執政,國民黨仍是國會多數黨;民進黨在此種政治情勢下,非和其他政黨合作不可。(1999年4月10日,訪問蒙古烏蘭巴托,強調民進黨執政的用人不分黨派。)
- 責任、民主、自律、容忍、公益。(1999年5月22日,公開揭示「新中間路線」的五大政治哲學,同時強調:沒有責任就沒有權力,沒有民主就沒有公權力,自由的基礎是自律。)
- 為了穩定政局,不是政黨之私;為了利益眾生,不是招降納叛;為了化解僵局,不是疊床架屋。(2001年11月23日上午,在總統官邸與部分媒體進行早餐會,在會中強調自己籌組「國家安定聯盟」的三大動機。)
- 大學教育是投資,這是未來的趨勢;而有人說:「不要讓大學學費變成新的窄門,不要讓貧窮變成世襲。」這樣的講法根本是倒果為因。(2003年7月10日,在《阿扁總統電子報》的「心情筆記」單元發表〈教改加油!加油!加油!〉一文強調,隨着愈來愈多的人選擇繼續升學,就應該把大學教育看成是一種投資,必須事先做好財務規劃;而政府也會儘量降低助學貸款的利率,提供更多在校工讀的機會,或是推動各種建教合作計劃,具體幫助大家籌措學費。)
- 學費從來沒有阻礙過社會階層的流動。(2003年7月10日,在《阿扁總統電子報》的「心情筆記」單元發表〈教改加油!加油!加油!〉一文強調,台灣教育改革的目標在於「教育環境要開放,義務教育最優先,升學主義要打破,大學教育是投資」,而以這四個目標來檢視,台灣教育改革是非常成功的,完全改變台灣教育的面貌。)
- 阿扁希望大家能夠再給四年機會。阿扁要跟大家保證,連任之後,未來四年要矢志達成五大歷史使命,這也是阿扁跟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所承諾共同的約定:阿扁希望能夠做到台灣主體性的確立者,阿扁希望做到黑金政治的終結者,阿扁希望能夠做到民主改革的推動者,阿扁希望能夠做到社會公平正義的捍衛者以及阿扁希望能夠做到兩岸和平的締造者。(2004年3月13日,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陳水扁政見摘要。)
- 一任大掃除,二任大進步;四年拚改革,八年拚幸福。(2004年3月13日,總統候選人電視政見發表會,陳水扁政見摘要。)
- 出訪沒有文武百官接、送機,希望變成傳統;我期盼有機會藉此改造政治文化。(2005年,參加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殯葬彌撒時,在飛機上的講話。)
- 我必須要坦誠,我不能夠騙自己,我也不能夠騙別人。我做不到,我就是做不到。在我的任期之內,要把我叫的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輝前總統在他的12年總統任期內,他也沒有做到;縱使今天總統給他做,他也做不到。[1]
- 做不到就是做不到!換他(李登輝)來做,他也做不到!(2005年5月,接受三立新聞台《大話新聞》節目主持人鄭弘儀專訪時,用台語講出這段話來重申,他與李登輝都不可能在總統任內改國號為「台灣共和國」。)
- 改革絕對是痛苦的,改革也一定要付出代價。只要相信台灣,堅持改革,做對的事,走對的路,雖千萬人,吾往矣!(2006年1月1日,總統元旦文告。)
- 具體而言,政府的角色必須「積極」負起「管理」的責任,才能「有效」降低「開放」的風險。執政者必須着眼於國家長遠的發展,為可以預見的風險把關,扮演經濟安全的守門人,不能夠討好或取巧。「積極管理,有效開放」將是未來兩岸經貿政策的新思維與新作為。因應國際激烈的競爭,唯有落實「深耕台灣,佈局全球」的經濟發展策略,而非僅僅依附一個特定的市場或單一經濟體。我們不能對中國的市場視而不見,但也不能把中國視為全部的市場或最後的市場。「全球化」絕對不等於「中國化」。台灣不可能「鎖國」,但是也不能把經濟的命脈和所有的籌碼都「鎖在中國」。(2006年1月1日,總統元旦文告。)
- 本人在任內,縱使在明年520卸任之前,都不會有任何戒嚴宣佈。(2007年11月26日上午,接見九十六年法務部表揚參與監所及保護事業有功人士與團體時,強調自己不會在2008年5月20日卸任前宣佈戒嚴。)
- 二十年前,台灣解除長達三十八年的軍事戒嚴。二十年後,我們把宣佈戒嚴的獨裁者(蔣介石)所享有的(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將象徵個人崇拜的「大中至正」牌樓改為「自由廣場」。雖然晚了二十年,但我們終於做到了。(2008年1月1日,總統元旦祝詞,肯定中正紀念堂改名為「台灣民主紀念館」。)
- 台灣不能輸,民主不能輸,公義更不能輸。(2008年1月7日,在民進黨中央黨部召開立委輔選會議後,要求選民務必在2008年1月12日投票給民進黨,也投下「討黨產公投」贊成票。)
- 我們不樂見2004年總統大選之後長期抗爭造成的不安再次上演。不管3月22日選舉結果如何,政權的交接一定要按現有的憲政秩序進行。(2008年3月20日上午,在總統府接見各國來台觀選團時宣示,他一定會按照現有的憲政秩序,和平轉移政權給下一任總統。)
關於拚經濟
編輯- 「成立經發會,開始拚經濟。」(90.05.19,就職週年電視演說)
- 「出國拚完外交,回國開始拚經濟了。」(90.06.05,桃園中正機場SNG)
- 「女兒喜事辦完了,我要開始拚經濟啦。」(90.09.27,女兒婚宴,納莉風災)
- 「要開始全力拚經濟!」(90.11.05,澎湖助選)
- 「新政府要三大改造,開始拚經濟。」(91.03.17,世台會演說)
- 「政府要全力拚經濟。」(91.05.12,扶輪社演說)
- 「我當了外公,很開心,可以開始拚經濟了。」(91.10.07,抱着金孫)
- 「未來致力拚經濟、大改革,以贏回民眾的支持。」(91.12.07,市長選舉開票感言)
- 「任內最重要任務就是拚經濟。」(92.04.12,競選連任,水蓮網絡會客室)
- 「致中結婚後,我總算可以開始專心拚經濟了。」(94.06.11,兒子訂婚,中南部水患)
- 「國民黨選出黨主席後,就可一起開始拚經濟。」(94.06.27,非凡電視台專訪)
- 「年底選完後成立第二次經發會,開始拚經濟。」(94.11.01,金商獎頒獎典禮)
關於國家認同
編輯- 台獨是票房毒藥。(1996年,彭明敏代表民進黨參加中華民國總統大選;對此,陳水扁宣稱,彭明敏的台獨主張必然使彭明敏落選。)
- 民進黨沒有「台獨黨綱」,只有「住民自決黨綱」。(1999年1月21日,接受《聯合報》專訪。)
- 我生長於台灣,認同台灣,願與台灣這塊土地共存亡,因此我是台灣人;依據憲法,毫無疑問,我是中華民國國民;至於是新或舊台灣人,李總統(李登輝)提出「新台灣人」概念後,只要認同台灣,就不應再有新舊台灣人之分。(1999年4月20日,在美國華盛頓特區「全國記者俱樂部」(National Press Club)記者會中的講話。)
- 台灣每張身份證上都印有中華民國國旗;不管滿不滿意,想在台灣生活,就得接受這個事實。(1999年4月23日,在美國紐約演講。)
- 過去四百年,除了原住民族外,荷蘭人、西班牙人、閩南人、客家人、日本人,加上一九四九年由中國大陸來台的民眾,都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留下歷史的痕跡與記憶。今天我們更有外勞、外籍新娘、大陸新娘和許多新入籍的外國朋友,這些都是構成台灣文化內涵的重要元素。只要認真付出、用心關愛,每一位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子民都是偉大而驕傲的台灣人;而台灣如果要以成為世界島自我定位、自我期許,更應該從珍惜和尊重各種文化根源開始做起。(2004年4月8日,《阿扁總統電子報》130期,〈生生長流台灣情〉一文。)
- 相信大家都愛台灣這塊土地,也愛中華民國這個國家。大家都是正港的台灣人,不是支持民進黨才愛台灣、或是反對民進黨就不愛台灣。任何人都沒有理由、藉口扣別人帽子、抹紅、抹黑。雖然民眾的政治立場南轅北轍,但這就是民主國家彌足珍貴之處。民主不能一言堂。(2004年4月12日,在總統府「青年國是論壇」致詞。)
- 不同的族群,或許因為歷史記憶與民族情感,而有認同的差異,但是彼此應該相互包容、用心理解。……在二二八事件和白色恐怖當中,受難者同時包括本省籍和外省籍,其成因要歸咎於當權者權力的濫用,而非族群的壓迫。(2004年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
- 台灣是一個多數移民的社會,不是少數殖民統治的國家,沒有任何一個族群應該背負莫須有的歷史包袱。(2004年5月20日,總統就職演說。)
- 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中華民國就是台灣,台灣就是中華民國,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定的事實。(2004年10月10日,中華民國九十三年國慶典禮致詞。)
- 作為中華民國第十一任總統,在阿扁任內,我們絕對不容許有人說「中華民國不存在」這樣的談話與主張;阿扁絕對有義務,也有責任,捍衛國家的主權、尊嚴與安全。(2004年11月16日,接見「美加西地區僑團負責人返國參訪團」時,反駁李登輝所說的「中華民國早已不存在」。)
- 台灣的國家土地面積3萬6000平方公里,全國的人口2300萬人。這塊土地是我們共同的家園,而在這塊土地上生活的人民都是我們的骨肉同胞。(2006年9月28日上午,民主進步黨20週年黨慶致辭。)
- 雖然過去的六年多,「台灣主體意識」已經成為台灣民意的主流;但國家認同的分歧,迄今仍然是阻礙台灣內部團結最重要的因素。(2007年1月26日下午,在全球新興民主論壇倡議大會領袖論壇中的講話。)
- 如果為瞭解決國家認同的分歧而放棄了民主的原則,台灣就失掉了存在與奮鬥的價值。(2007年1月26日下午,在全球新興民主論壇倡議大會領袖論壇中的講話。)
- 一棟分裂的房子,是站不起來的。國家認同可以分歧,但國家不能夠分裂。面對國家認同分歧的挑戰,我們始終堅持對民主憲政堅定的信念,也採取寬容的態度,希望基於對台灣這塊土地的熱愛,以及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台灣人民為求生存與發展所共同擁有的歷史情感,能夠凝聚成為一個新的國家共同體意識。雖然這一條路走來格外的坎坷與艱辛,也承受外界最大的壓力與阻撓,但我們始終認為這是一條正確的道路,也將持續堅定的走下去。(2007年1月26日下午,在全球新興民主論壇倡議大會領袖論壇中的講話。)
- 我們都非常羨慕,今天與會的五個國家沒有所謂「國家認同」的問題。在台灣,我們不但有族群的問題,更有國家認同的問題。我們認為,只有堅持台灣主體意識以及新的國家共同體意識的路線,我們才能夠凝聚國民的意識來建立全民共識。(2007年1月26日下午,在全球新興民主論壇倡議大會領袖論壇中的講話。)
- 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於中華人民共和國以外的國家。(2007年3月4日晚間,在台灣人公共事務會(FAPA)25週年慶祝晚宴會場的講話。)
- 台灣要獨立,台灣要正名,台灣要制憲,台灣要加入聯合國,台灣要成為一個新而獨立的正常國家。(2007年9月10日,透過互聯網視訊,在世界台灣人大會2007年年會上,全程以台語發表講話。)
- 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這是一個事實。(2007年9月1日,接受三立新聞台專訪,批評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主任韋德寧(Dennis Wilder)以「台灣或中華民國不是一個國家」一語反對「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民投票案。)
- 本土作家黃春明先生的《莎喲娜啦、再見》,就是我們的『國文』。布農族傳統的『八音合唱』,是我們的『國樂』。布袋戲、歌仔戲,更是我們的『國劇』。(2007年11月24日晚間,在總統府歲末音樂會上致詞,強調『本土』的重要。該年的總統府歲末音樂會的主題是『台灣之歌』。)
- 台灣是我們的母親,更是我們生存與發展唯一的憑藉。失去了台灣,我們就失去了一切。台灣不是香港,台灣更不是人家的殖民地。國家發展的目標不是只有經濟成長而已,更必須確保台灣的主體性不受任何的侵奪或者威脅。(2008年1月1日,總統元旦祝詞,強調「台灣的主體性」是最重要的東西)
- 中華民國是什麼「碗糕」?(2007年9月出訪返台之後接受電視專訪)
關於制憲正名
編輯- 台灣需要一部合時、合身的「台灣新憲法」。內閣制或總統制的選擇,只要堅持不放棄,天底下沒有不可能的事。但直至我下台為止,並未對「台灣新憲法」做出任何有貢獻的行為,深感對不起那僅有的支持我的深綠的民眾。
- 從1991年到現在,總共修憲修了6次,但都沒有用。既然沒用,我們就要制憲,能有真正合於台灣的憲法。(2003年12月7日,台北市濱江市場改建計劃開幕典禮致詞時的講話。)
- 我們絕對不爭一個中國代表權,一個中國就讓中華人民共和國去代表;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權利代表台灣,也沒有權利代表兩千三百萬台灣人民。(2006年11月5日)
- 台灣是我們的國家,台灣更是我們最美麗、最有力的名字。(2007年2月12日下午,出席台灣郵政股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
- 走對的路,做對的事,應堅持,不要猶豫或退縮,這就是台灣總統的職責!(2007年6月22日,批評美國國務院公開反對台灣政府推動「以台灣名義加入聯合國」公民投票案,並重申推動該案的決心。)
關於兩岸關係
編輯- 民進黨對中國事務沒有經驗的累積及了解,這是非常危險的。今天如果民進黨可以派談判代表去和中共談判,或者有一天民進黨執政必須要面對兩岸談判,民進黨誰能代表去談?反過來說,民進黨的人才又在哪裏?[2]
- 海峽兩岸人民源自於相同的血緣、文化和歷史背景。我們相信,雙方的領導人一定有足夠的智慧與創意,秉持民主對等的原則,在既有的基礎之上,以善意營造合作的條件,共同來處理未來「兩岸問題」。(2000年5月20日,中華民國第十任總統、副總統就職慶祝大會,發表就職演說。)
- 雖然大家希望兩岸問題能夠儘快獲得突破與解決,但是許多事情是急不得的。我們願意等待,願意以耐性與忍性來等待中共善意的回應;因為,即使頑石,有一天也會點頭。(2000年7月6日,接見美國聯邦眾議員馬克邵德(Mark Souder)時的講話。)
- 兩岸原是一家人,也有共存共榮的相同目標;既然希望生活在同一個屋簷下,就更應該要相互體諒、相互提攜,彼此不應該想要損害或者消滅對方。我們要呼籲對岸的政府與領導人,尊重中華民國生存的空間與國際的尊嚴,公開放棄武力的威脅,以最大的氣度和前瞻的智慧,超越目前的爭執和僵局,從兩岸經貿與文化的統合開始着手,逐步建立兩岸之間的信任,進而共同尋求兩岸永久和平、政治統合的新架構。(2000年12月31日,發表跨世紀談話,並向全民祝賀新年。)
- 兩岸關係的發展,應該從擱置爭議,加強經貿的交流合作着手,追求彼此的互利共榮,進而建構永久和平及穩定的兩岸關係。我們也應該將兩岸經貿的各項議題,重新納入全球市場的考量,並在做好風險管理的前提下,以全新的視野,來建構兩岸經貿的嶄新模式。同時,在加強區域合作的架構下,我們也應該思考將兩岸的合作經驗,推展到週邊國家,為促進區域整體的和平與繁榮,進一步創造有利的條件。(2001年,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成立茶會,陳水扁總統致詞稿。)
- 臺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簡單講,臺灣佮對岸的中國一爿一國,就愛分予清楚。(2002年,透過視訊向世臺會東京大會以臺語致詞。)[3]
- 政府曾經代表台灣人民先後寄出三十枝以上的和平橄欖枝;但很遺憾的,至今仍無法獲得中國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善意的回應。但我們願意等,就如德川家康所說的一句名言:「杜鵑何時啼,待之可矣!」(2005年1月19日,在台南接受日本「每日新聞社」及「下野新聞社」聯合專訪。)
- 不論未來兩岸關係如何發展,都必須符合「主權、民主、和平、對等」的四大原則。這是阿扁一貫的堅持,也是多數台灣人民的堅持。不管是中國國民黨或者中國共產黨,都不能以任何違反這四大原則的手段,為台灣前途設定非民主的前提或排除自由的選項。(2006年1月1日,總統元旦文告。)
- 台灣是台灣,中國是中國,台灣與中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國家。這種簡單而明確的國家定位,相信是絕大多數台灣人民內心共同的信仰與不變的堅持。(2006年9月28日上午,民主進步黨20週年黨慶致辭)
- 我們必須再一次的重申、強調:台灣是我們的國家,土地面積三萬六千平方公里;台灣的國家主權屬於兩千三百萬人民,絕對不隸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2007年1月1日,在總統府大禮堂主持中華民國九十六年開國紀念典禮暨元旦團拜。團拜後,隨即發表元旦祝詞。這是元旦祝詞中的一段話。)
- 咱中國國民黨馬主席伊所講的,台獨嘛是咱台灣人民的選項之一,若是講這句話是真的、是實的、是真正出自內心的,若按呢阿扁仔今仔日所做的決定,咱來終止國統會、來終止國統綱領,應該愛得着中國國民黨的支持較對。阿扁仔這段期間面對濟濟的壓力,中間嘛來自咱內部的壓力。煞落去,阿扁仔著愛擱面對講欲來被罷免這款的政治壓力。阿扁仔欲共逐家講,阿扁錯了嗎?阿扁錯了嗎?難道阿扁錯了嗎?根據主權在民的民主原則,我們把決定台灣前途的最後決定權,還給兩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難道阿扁錯了嗎?(2007年2月28日,228事件紀念活動致詞。)(斜體為台語內容)[4]
- 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且愛好自由與民主的國家;台灣的國家主權屬於二千三百萬的台灣人民;我們不但不接受「一國兩制」的「香港模式」,更堅決反對「一國兩制」的孿生兄弟、用「各表」去包裝「一中」的「九二共識」。因為一旦接受了所謂的「九二共識」,就表示放棄了民主台灣的國家主權,等於向極權與獨裁者投降;而台灣若被中國併吞,將嚴重傷害東亞地區的穩定。此種結果,不但二千三百萬台灣人民絕對無法接受,國際社會也不能接受。(2007年7月3日,美國《華盛頓時報》(Washington Times)輿論版刊登陳水扁的投書〈北京的一個中國:兩岸關係的掣肘〉的最後一段。)
- 台灣不是要聯結中國,是要聯結世界。(2007年7月8日,參加台東市「馬卡巴嗨文化觀光十年季」時的致辭。)
- 太平洋也無崁蓋啊,你講中國好,你過嘛,著毋著?啊你若過就莫擱倒返來嘛。〈2007年11月10日,苗栗。〉
關於處世哲學
編輯-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競選連任台北市長時競選口號。)
- 別說姓馬的,就是姓狗的、姓貓的來,也是一樣!(1998年,在公開場合蔑稱當時國民黨台北市長參選人馬英九不是人。)
- 民眾對進步的管理團隊無情,就是偉大城市的象徵。(1998年三合一選舉開票之夜,坦承自己已經敗選。)
- 不是只有從政才能對台灣有所貢獻。(1999年5月5日,獲悉許信良決定宣佈退黨參選2000年總統大選之後,以李遠哲、王永慶、張榮發、曹興誠、張忠謀、釋證嚴、釋聖嚴、釋星雲等人為例,強調:任何有心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與台灣人民的人,不一定非要從事政治活動不可,包括他自己。)
- 有心就有力,有力就有希望。(1999年5月31日晚上,在私立元智大學發表演講〈年輕最美,理想相隨,建構台灣跨世紀藍圖〉。)
- 有人形容是「點滴在心頭」,但是去年那麼多事情,真的是「心頭吊點滴」。(2007年5月4日接受電子媒體談話性節目專訪其對於前一年起紅衫軍運動等事件之看法。)
卸任總統時期
編輯- 總統大選期間,就有人在鼓吹所謂的「第三勢力」。當然「第三勢力」要有空間,就必須要消滅民進黨、打倒民進黨。這不是過去式,也不是未來式,而是現在進行式。馬英九總統在出國之前與相關的方面就有接觸,就是要消滅民進黨;要消滅民進黨,就是要先打倒陳水扁。(2008年9月15日,陳前總統辦公室新聞稿〈縣市黨部主委聯誼會拜會講話〉,強調「籌組第三勢力」就是「消滅民進黨」。)
- 選舉的結餘款我知道的部分,我管得到的部分,我都捐出來幫助黨和幫助黨的候選人。唯一的錯誤,是我的太太在我不知情的情況下把錢拿到海外,要讓我卸任以後推動台灣的國際外交和從事公共事務之用,不是要留給自己的子孫。雖然我不知情,但我仍然要負責任,要付出代價,這也是要向大家道歉的地方。(2008年9月15日,陳前總統辦公室新聞稿〈縣市黨部主委聯誼會拜會講話〉,承認他的家人將支持者給他的錢匯入海外秘密帳戶,但絕不是為了把這些錢佔為己有。)
- 良心告訴我,不能再繼續騙自己、騙別人,決定選擇坦白。我曾經做了法律所不許可的事情。我願意就從市長到總統的四次選舉,有關競選經費的申報不實,逕向全國民眾道歉!(2008年8月14日,召開記者會,承認競選經費申報不實,承認他的家人將支持者給他的錢匯入海外秘密帳戶,並宣佈退出民進黨。)
- 馬英九就是要消滅民進黨,要消滅民進黨就是要先打倒阿扁;想說將阿扁弄倒,這樣民進黨就會倒,就沒人跟他選。阿扁倒,台灣人的希望、精神就會倒。把扁拉倒,台灣就倒。(2008年9月11日下午,返回台南縣,接受電台專訪,把自己等同於台灣。)
- 如果我亂搞,十個阿扁也不夠死!(2008年9月11日下午,返回台南縣,接受電台專訪時強調,他從政至今,從未亂搞。)
- 錢是乾的,是不能洗;錢是乾淨的,沒有髒,是不需要洗。(2008年8月23日,陳前總統辦公室新聞稿〈執政不能只靠清算鬥爭〉。)
- 政治迫害!司法冤獄!台灣加油!台灣加油!(2008年,入獄前高喊的口號。)
- 我不死不行,也要讓大家知道怎麼死的,不能死得不明不白,希望大家做我歷史的見證。(2009年7月28日,台北地方法院辯論庭上的辯護詞。)
- 有罪與否,應依「證據」,不是依「良心」;這是21世紀的法庭審判,不是古代宗教的道德審判。(2009年9月9日,在台北看守所接受台灣《蘋果日報》書面專訪,回答的問題是:「您預估一審判決結果將如何?對檢察官林怡君質問您是否有良心,您看法如何?」)
- 我既未犯罪,何來認罪?(2009年9月9日,在台北看守所接受台灣《蘋果日報》書面專訪,回答的問題是:「有媒體披露,指夫人吳淑珍要您認罪,您的公子陳致中以死相逼希望您認罪,這是事實嗎?您強調不知道妻子收錢,您對妻子有無怨言?是否後悔娶她?會覺得對不起兒女、孫子嗎?」)
- 如果獲釋,我不會再從政。(我)總統都做過了,再做「中華民國」總統是自欺欺人。我不會種田,但我可以擔任我太太的「特別護士」。切割策略是對黨、對同志、對自己沒信心的懦弱表現。2012年,我不會公開要求民進黨候選人力挺我;但我不相信,要競逐2012年的民進黨總統候選人敢公開宣示可以不要「阿扁們」的選票。(2009年9月9日,在台北看守所接受台灣《蘋果日報》書面專訪,回答的問題是:「如果獲釋,您還會再從政嗎?過去您倚重的邱義仁在高雄隱居種田,您會效法他嗎?2012年,您會公開要求民進黨候選人挺您嗎?」)
- (民進黨)主席要有雄心大志,立下2012年重回執政的「531」目標:2009年年底贏得5個縣市長;2010年年底贏得3個院轄市長,2012年年初贏得立法院第一大黨。(2009年9月9日,在台北看守所接受台灣《蘋果日報》書面專訪,回答的問題是:「您曾認為蔡英文領導的民進黨中央,在您的案件上不夠關心,您希望她再做些什麼?過去黨中央曾一度閉口不談扁案,您是否有被孤立的感覺?」)
- 民進黨要成其大,要更成功,不是化友為敵。包容、合作,也不會是蔡英文選總統的一時口號而已。蔡英文期許再陪她走最後一哩路。沒有「阿扁們」,沒有「一邊一國連線」支持者的跟隨擁護,民進黨接下來的路不會更好走。馬英九敢用「楊秋興」,蔡英文卻要趕走「陳水扁」,難怪小英(蔡英文)會輸!(2012年2月14日,發表〈回頭再看致中選立委事〉一文,強調民進黨不能與「阿扁們」及一邊一國連線切割。)
- 人民最大,人民是總統的頭家,政黨也是人民團體,人民有權透過選票教訓民進黨。[5]
- 曾幾何時,台灣社會變成:民主不容許有不同的聲音,民主不再是人人有言論自由,民主不能包容異見,民主只剩一言堂,民主是你做民、我替你做主,民主是我做主、你做不了主,我不喜歡的人、你也不能喜歡,我討厭的人、你也要跟着討厭,我不想看到的人、你不可以提到他,我深惡痛絕的人、你也不能和他同框,我的敵人、不可以成為你的朋友,我跟着你走、但你要聽我的。為了美國的總統大選,已經沒有理性討論的空間;愛國情操、民族感情才是政治正確,否則就是會出賣台灣的中共同路人。(2020年11月12日,發表〈台灣沒有病,一定是阿扁病了〉一文,諷刺蔡英文政府統治下的台灣。)
- 美國永遠只有國家利益,說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利益、不是為了你台灣。[6]
關於身心障礙
編輯- 生命有時脆弱,但也很堅強、有韌性,只有相信才會有力量。就如同我太太吳淑珍參加殘奧,堅持有理走遍天下,不僅確保國格,受到尊重,最後不但看到希望,夢想也實現了。[7]
- 總統表示,吳淑珍為了鼓勵、支持身心障礙選手,答應不論他是否連任,一定帶領大家參加比賽。身心障礙者和大家都是平等的,不能受到歧視或被視為社會負擔。這次選手們傲人的表現,更證明沒有什麼事是不可能的。大家可以站起來,所謂站起來,不一定是指身體的,而是心理的站起來。他強調,一般人沒有悲觀和自殺的權力,看到余秀芷、吳淑珍及其他身心障礙者,不但要站起來,克服困難,而且還要參加比賽勇奪獎牌,縱使沒有奪牌,但努力的過程仍讓人十分感動。 [7]
- 生命有時脆弱,但也很堅強,有些人難免意志不夠堅強,遇到挫折自暴自棄,大家要相信自己、才會有力量、才不會恐懼,有信心、要堅持才能成就理想。[7]
對於李登輝之死
編輯- 如今再也看不到台灣這艘民主之船「老船長」李前總統的背影了。這是台灣從威權走向民主運動的重大損失。[8]
- 李登輝告誡「不可以讓副總統看公文!」[9]
- 「已經很久沒有這樣了。光是寫600字悼念文,要寫3個小時。」[14]
- 「只是沒想到,那次見面竟然是最後一次。」[14]
- 「我們有過競爭矛盾,但我們有更多的契合和共識。」[16]
- 「祝李前總統在天之靈永遠安息。就像李前總統所說的,接下來就是我們大家每一個人的責任。」[16]
參考文獻
編輯- ↑ 中華民國總統府新聞稿. 總統晚上透過視訊會議與歐洲議會議員及新聞媒體進行對話. 中華民國總統府. 2005-03-01 [2013-11-09] (中文(臺灣)).
- ↑ 邱香蘭. 面對兩岸事務 民進黨不應再被形勢牽著走. 《自立早報》: 2. 1993-05-03 [2013-12-13] (中文(臺灣)).
- ↑ 兩岸關係 歷任元首詮釋不同-民視新聞
- ↑ 阿扁錯了嗎....經典一刀未剪版,不喜政治者勿入
- ↑ 楊濡嘉. 蔡英文批國民黨憑什麼教訓民進黨 「勇哥」:人民最大. 聯合報即時新聞. 2018-11-11 [2018-11-11].
- ↑ 曾薏蘋、楊孟立. 別幻想美國會成就台灣 犧牲自己. 中國時報. 2021-09-12 [2021-09-12].
台美中關係近來出現微妙變化。前總統陳水扁昨天受訪表示,美國絕對不會為了成就台灣的利益犧牲美國利益,台灣的利益是夾在美國利益之下……台灣不只要了解中共,也要了解美國,「美國永遠只有國家利益,說的所有一切都是為了國家利益、不是為了你台灣」。
- ↑ 7.0 7.1 7.2 陳水扁勉勵身障者:有堅持就有希望 - 大紀元. 大紀元 www.epochtimes.com. 2004-10-02 [2018-05-17] (中文).
- ↑ 陳水扁臉書
- ↑ 李登輝告誡「不可以讓副總統看公文!」⋯⋯陳水扁曝當年對談內幕 風傳媒 2020-07-30
- ↑ 回應李登輝辭世 陳水扁:整夜睡不着 民視新聞2020年7月31日
- ↑ 回應李登輝辭世 陳水扁:整夜睡不着 民視新聞2020年7月31日
- ↑ 回應李登輝辭世 陳水扁:整夜睡不着民視影音
- ↑ 回應李登輝辭世 陳水扁:整夜睡不着 民視新聞2020年7月31日
- ↑ 14.0 14.1 14.2 14.3 李登輝辭世》陳水扁徹夜難眠 盼能北上悼念 自由時報電子報 2020-08-03
- ↑ 15.0 15.1 李登輝辭世/陳水扁:盼李登輝保佑他能北上送最後一程 三立新聞網 2020/07/31
- ↑ 16.0 16.1 【李登輝辭世】陳水扁無畏風雨赴台北賓館追思 「台灣民主之父精神長存」 蘋果新聞網 2020-08-03
參見
編輯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 |
---|---|
軍政府鄂軍都督 | 黎元洪 |
臨時大總統 | 孫中山→袁世凱 |
北洋政府大總統 | 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錕→段祺瑞→張作霖 |
國民政府主席 | 譚延闓→蔣中正→林森→蔣中正 |
中華民國總統 | 蔣中正→李宗仁代→蔣中正「復行視事」→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