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
中华民国第6、7任总统、中国国民党首任党主席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中国国民党总裁蔣中正的长子,1975年蒋中正逝世后出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同时也是中华民国第六、第七两任总统,于1988年1月13日的第七任总统任期内逝世。

名言编辑
- 「擇書精讀,是我們研究學問的要訣。」[1]
- 「必須奮鬥,前進追求,才能達成任務。」[1]
- 「『疾風知勁草』,『時窮節乃見』,我們一個人,在這危難的時候,就要表現出英勇的『忠義』來。」[1]
- 「受人欺侮不衝動,受人委屈不怨尤,受人打擊不灰心。」[2]:260
- 「要衝破困難,解決危險,最重要的是要嚐盡苦,受盡危難。」[2]:269
- 「最要緊的就是咬緊牙關,渡過最後的難關。」[2]:273
- 「『人慾橫流』是禍亂的根源。」[1]
- 「功成不必自我,犧牲在所不惜。」[1]
- 「今日今人憂慮和困擾的,決不是環境的黑暗和危險,亦不是敵人的兇暴惡毒,而是感覺到我們自己的心裡,恐怕還是瀰漫著私慾、虛榮、忌恨和嫉妒」[2]:260
- 「我在台灣居住、工作四十年,我是台灣人,我也是中國人。」[3]
- 「憲政體制是不可變的,民主應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4]:Ⅵ。
- 《遠見雜誌》訪問
- 「哪有國家元首去欺騙自己的老百姓,這種嚴肅的事,一定要讓老百姓知道。」[4]:Ⅺ
- 開刀裝心律調節器,出院後堅持發布新聞告訴百姓,下屬曾建議為避免不必要困擾,最好不要公布時生氣說
- 「一個國家的元首如果連自己的部隊都不信任,還配當元首嗎?」[4]:Ⅺ
- 不良於行,侍衛長吳東明為免於觀瞻不良曾建議把憲兵撤走,讓近人隨側時說
- 「憲兵住的地方不對,一定要開兩個門,軍事上的原則是,部隊的駐紮一定要有來路、有去路。」[4]:Ⅺ
- 參觀憲兵宿舍後說
- 「看事情要了解到,如果有真正的平,只有地平線了,但地平線還只是一個學理,因為地球是個弧形。」[4]:Ⅻ
- 「我在臺灣住了將近四十年,我已經是臺灣人了。希望大家超越一切地域、派系、小我利益之上,開闊心胸,把眼光放到大陸。」
- 「今後,只有國家、民族和三民主義的萬歲,沒有個人的萬歲。」
- 「政府在哪裡,法統就在哪裡。」
- 「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執政黨。」
- 「人在走路時,轉彎最重要。」
- 「當所有的人都在懷疑你,就讓他們去懷疑吧!」
- 「憲政體制是不可變的,民主應建立在法治的基礎上。」
- 「在花圃裡永遠培養不出蒼勁的松柏。」
- 「告訴民眾,瞭解政府做些甚麼;反映民情,希望政府做些甚麼」
人生编辑
反省编辑
失敗编辑
- 「今天的口號是:同學有疾病我們應當問候他。同學有困難我們應當救濟他。同學有痛苦我們應當同情他。同學成功了我們應當勉勵他。同學失敗了我們應當幫助他。共同甘苦!共同奮鬥!」[6]:33-34
- 1941年9月16日
- 「近日嘗思一個青年人所最難做到者,即無論何時何地,不因勝利而昏迷,不因失敗與難關而嚇退也。自問亦遠難完全做到。且近來發現自己,依然不夠穩重,又常矜自己之能,此為事業方面之危機;而對人一有不好印象,即不願與之往來,亦不願加以勸告,此更為知人用人之大病。爰書之以自警。」[5]:73
- 1945年11月9日
- 「因事前未查明其是否在申,而即下令拘捕,致失自己的威信。至於幹部的管束,亦是非常重要的事,將來的失敗,一定會失敗在幹部身上。總之,在今天處處應當小心謹慎。」[7]:105
- 上月反省錄,1948年9月
- 「今天我既然一無所有,亦一無所求,我相信就是失敗亦是成功。如此而遭遇到失敗,那一定是因為自大自傲而不肯虛心學習的原故。」[7]:98
- 上星期反省錄,1948年9月
- 「人生根在是生在什麼地方,生在我們的思想上,生在我們的學問上。……沒有根的樹,容易被風一吹就吹倒,所以沒有思想,沒有學問的人是不會成功的,是會失敗的。」[2]:274
- 「挫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灰心,灰心是動搖的開端,動搖是失敗的緊鄰。」[1]
- 「一為有決心始能沉著應變,有信心始能見危不退;二為做事可用不同之方法,待人可持靈活之態度,但一離中心立場,必歸失敗。」
- 「不為環境而衝動,要勝利不驕傲,失敗不灰心,順境時不得意忘形,黑暗時不痛苦呻吟。處順境時要自我檢討,失意時不妨怡然自笑。要知道,只要你笑,整個世界就會跟著你笑;假使你哭,世界上只有你一個人哭。在高位做事不要驕,在下層工作不要怨;順水順風稱心如意時,不要以為一切都順利了;不如意時也不要以為一切都失望」[2]:270
生编辑
生命编辑
- 「忿怒使人萎,煩悶使人衰,這是割斷生命,挖掘墳墓的利器。我們要把安靜的智慧之爐,來把它熔化,解救自己。」[1]
- 「一個生命豐富有充沛活力的人,他是從驚風駭浪裡鍛鍊成長的,他不怕敵人,敢迎接敵人,敢讓敵人用全力打他心靈的極處,最後卻使敵人望風披靡。」[1]
- 「愛常常由自己的心田出發,而流入別人的心田,豐富自己的生命,而同時也豐盛了別人的生命。人生就是愛,沒有廣博的愛,顯不出你的偉大。」[1]
- 「錢是最有誘惑性的東西,牠最能影響人的行為,轉變人的思想;牠也最能損傷人的名譽,毁壞人的身體甚至斷送人的生命。」[1]
- 「希望和樂觀,是生命的活力,我們向着光明偉大的最高理想目標前進,衹有樂觀和希望,才能有助我們生命的滋長,能夠驅策我們的奮鬥生出無比的力量來。」[1]
生活编辑
- 「生活如果沒有目的,就和禽獸沒有分別。」[1]
- 「我們要自己生活得好,一定先要使眾人能生活得好。」[1]
- 「生活艱苦是人生遭遇上所常有的事,有志氣的人,把它當作恩師良友,當作鍛鍊精鋼純金的洪冶火爐,只有沒出息的人,才愁眉不展到處哭窮。」[1]
- 「人生,應發揮他的特殊精神來幹一番驚天動地事業,決不是單為了生活,為了爭一口閒氣,為了一時的名利關係。我們所爭的目標要大,所涵養的氣魄要大。要忍受一時的失意,鼓舞最大的勇氣,積極樂觀,奮鬥創造,克服難關,勇往邁進。」[1]
- 「一般所謂『貧窮』,大半是懶惰和浪費的結果,反之,生活艱困的子弟,他們往往從逆境中能衝出一條血路,而有成就。」[1]
- 「挑擔要揀重擔挑,走路要找難路走,生活要經苦處過。輕的擔子,人人能挑,好走的路,人人會走,舒服的生活人人愛過,一切就用不着找了。」[1]
- 「所以我認為賺錢要正當,用錢要恰當,不然的話,他虧了,國外去造了一個廠,這裡有公館、洋房,家庭有游泳池,(卻喊著)困難過年、困難過年,快救我!快救我!不救我的話,明天在報紙上說:現在我們經濟發展已經休克了。不是這麼一回事,我知道的很清楚,誰在那裡幹什麼,誰在那裡搞什麼!有腐弊的案子,我們一定辦,有扯上面的案子我們也辦,新的案子也辦,凡是犯法的案子我們都要辦!但是,希望工商界的人要體驗到我們國家的一個政策,我們所要顧到的是全民生活的安定、全民物價的穩定,這是我們基本的一個政策。」[8]
正氣编辑
好编辑
- 「太陽、空氣、水是我們最好的朋友,但是中國人一般的習慣都不太願意去接近他們,所以身體一天天的壞下去。」[6]:10
- 1941年9月10日
光编辑
自由编辑
- 「我們致力以求的是:政府,是全民的政府,必為全民服務,為全民造福,對民眾誠實守信,與民眾結成一片,一切施都以民眾為依歸:政府,是法治的政府,必循憲法體制,保障人權,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內人人自由;政府,是有為的政府,必須人才薈萃,權責分明,以力事革新,不斷求進步來提高行政效率;政府,更是團結的政府,由中央至地方,無分地域」[2]:154
- 「自由人類必不會毁滅。不過由於政客之自私與無恥,多受若干苦難而已。人類歷史原即曲折崎嶇,吾人只要有勇氣、有志氣、奮厲直前,無畏險阻,必可克服一切艱難險阻,而終底於成。」[9]:15
- 守父靈一月記,1975年4月24日
- 「昨天晚上睡覺的時候,我想起我在六歲的時候,我的祖母她給我兩個碗、兩個銅板,她說買一個銅板的醬油、買一個銅板的醋,我走到門口跌了一跤,我忘記了,到底哪個銅板買醋?哪個銅板買油?回去問祖母,她說你這個人怎麼這麼笨啊?她說一樣的嘛!但是醋就是醋,醬油就是醬油。我們一些工商界的人,他拿買醬油的錢去了買醋,買醋的錢去買了醬油,這就不對了。所以,今天我有一句話說:發財是自由地發財,用錢是自由地用錢;但是,發財、賺錢要正當,用錢要恰當。」[8]
自信编辑
名利编辑
行動编辑
- 「古今來的偉人或成功者,沒有其他,就依堅決果敢的信條而行動。一個人能客觀地批評自己,檢討自己,承認自己的過失,克服自己的弱點,還有什麼敵人不能戰勝!?」[2]:259
充實编辑
- 「戰勝自己,首先要端正我們這一顆心,固定我們這一顆心,把我們這一顆心的芬芳與光輝,來主宰自己,康健自己,充實自己」[2]:260
志编辑
- 「有志氣的人才能夠成功。沒有志氣的人,無論你今天有多少智慧,無論家庭有多麼高的地位,總是要失敗的。」[2]:272-273
- 「忿怒使人暴燥,煩悶使人抑鬱,忿怒和煩悶會摧殘人的精力,破壞人的健康,阻礙人的志氣,毁滅人的前途!忿怒等於舉槍自戕,煩悶等於服毒。」[1]
- 「古人説:『心所想到的地方,就是志。』這『志』是『志向』,也就是做事的目標。」[1]
- 「志向的選擇和確定,叫做立志。人生以立志最為緊要,立志做好人,就做好人;存心做壞人,就成壞人;一念之差,往往使你走錯了方向。」[1]
- 「從小立志不堅的人,長大了就不會有什麼成就。只有立志堅強的人,才會硬到底,幹到底,創造出光輝燦爛的事業來。」[1]
- 「有志不問出身,一個人儘管現在不被人家注意,只要志向立定,堅強奮鬥下去,總有成功的一天。」[1]
- 「『照着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恍惚』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1]
- 「一個有抱負、有志氣的人,也必須平時保重身心,強健精力,然後𦆵能立於不敗之地。」[1]
忍编辑
位编辑
- 「無論擔任何種任務,我們都應該有一定的方向,一定立場,絕對不可以觀風望色,朝三暮四。有許多青年受了投機取巧的舊習氣之影響,甫一就業,就是心猿意馬不安於位。此山沒有那山高,求之不得,就會牢騷滿腹,虛榮與名位,根深蒂固的印入了脆弱而易於波動的腦海。」[1]
事業编辑
快樂编辑
- 「為善莫過於救苦救難為他人謀幸福。如此才是真懂得快樂人生。」[1]
- 「大家能互尊互信,人與人之間才能互助合作,才有溫暖和快樂。」[1]
- 「人類的歷史,充滿了悲愁、憂苦、疾病、災禍,它急切需要着陽光的照射和快樂的鼓勵。人人需要向上飛舉,再也不必心喪氣餒。唯一的方法,就是使每個人的心靈溫暖而明達,閃出希望和快樂的微笑和光明的神色。因為樂觀和希望的心性裡,它蘊藏着無價的財產:到處放射溫暖的陽光,開豁窒悶的心情,輸送再生的力量!」[1]
- 「心裡開闊了,清淨了,雜七雜八的慾望減少了,自然而然會高興快樂,因而身體也就一天一天的強健了。」[1]
- 「食、衣、住、行、名、利、性,只有知足,才能得着快樂。」[1]
信心编辑
- 「人生之路本來崎嶇不平,只有信心和勇氣,才能掃蕩阻礙,大刀闊斧斬荊披棘,努力奮進。」[1]
- 「一般人目光短視,看不遠……我們要堅定信心,鞏固團結力量,加倍努力。只要有信心、有目標、肯努力,相信任何一件事情,永遠沒有來不及或太遲的時候!」[2]:276
- 「勝利的保證在於信心,成功的要訣在於毅力。」[1]
- 「不憂、不懼、不惑,並不是突如其來,必有所恃,而所恃的就是信心。堅信真理不會磨滅,真理始終能照澈人類向着光明。」[1]
- 「人生之路,本來是崎嶇不平的,只有具有信心和勇氣的人,才能掃蕩阻礙,大刀闊斧斬荊波𣗥,努力奮進,但是膽怯的,意志薄弱的,往往受不住風浪,挨不得打擊。」[1]
- 「經國一向是個樂觀的人,不過,我的樂觀並非寄託在『命運』之上,而是建築在經常『有備』的基礎之上。……但我們堅毅沉著,充滿信心。」
- 農曆年除夕致春節祝詞,1987年1月28日
信任编辑
- 「信任什麼呢?信任自己或同志,一定能絕對服從命令,犧牲生命,達成任務。」[1]
信仰编辑
計劃编辑
- 「包而不辦,辦而不照着原定計劃去辦,不知躭誤了多少事!」[1]
責任编辑
- 「本身沒有經濟和社會的力量,而全靠自己的精神在支持目前的工作。半月來的努力,雖可自慰之處很多,但是始終感覺到相當的艱難。自從做事以來,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覺着責任之重以及壓力之大。所以對目前的任務,除了拼命以外,再無第二條路可走。我應當拿一切的精力,放在這個工作上,做事不到十天,而有許多人已在起來反對我了。這是早在意想中的事,目前不過是幾個人,將來不曉得有多少人將起來打擊我;但是我不怕,因為自己沒有私心,並且有很大的勇氣。至於最大的勇氣。至於最大的力量,是在於民眾的擁護。」[7]:88-89
- 上月反省錄,1948年8月
- 「真是慚愧萬分,為了表明自己的責任心,並將向政府自請處分,並對上海市民表示歉意,以明責任。」[7]:123
- 上月反省錄,1948年10月
- 「盡自己的責任,和敵人拚命。」[1]
- 「無論你是何種階層的人,無論你做的是何種工作,負的是何種責任,你在思想上、行動上、生活上、習慣上,要一改過去的作風。」[1]
- 「如果對於一種責任輕易承諾下來不去做,甚至相反的去做,這一種錯誤的後果,就後嚴重了。」[1]
- 「所有不負責任的現象,都是由於濃厚的個人主義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識所積成。」[1]
- 「我們認為今天工商界的困難,政府絕對會負起責任替他們解決,但是必須要具備正當的條件。就是你借去的錢,就祇能夠用到工業生產上面去,你不能夠做其他用途。所以這個地方,我們拿公家的錢做人情讓少數人發財,我們不能夠做的。」[8]
時代编辑
- 「認清時代是人創造的,時代在考驗我們,站不站得住,健全不健全,就要看我們能否創造,也可以說我們生在這動亂時代,正可給我們以創造的機會。」[2]:269
- 「今天這個時代不是樹立個人權威、個人特權的時代,而是應該樹立民眾權威,增進民眾權利的時代了。」[2]:276
- 「有的像狐狸一樣地狡猾在那裡騙人,有的像豺狼一樣地兇狠在那裡害人;有的像小鳥一樣的膽小,想活不敢活,有的像青蛙一樣地會適應環境,變換自己的顏色,這些現象,是社會的病態,也是人類的恥辱。他們就是只有軀殼,沒有靈魂!在這一個大時代的洪爐裡,就是需要年青伙伴們,大家下決心,從身心方面求得健康的均衡發展,激發自己的天良,把握前賢的教訓,來洗盡社會的污濁,杜塞人類的禍源。」[1]
- 「愈是寒冷的天氣,愈感覺太陽的可愛;愈是黑暗的夜晚,愈感覺燈光的可貴;愈是動亂的時代,愈感覺熱情的需要。」[1]
時勢编辑
- 「一般人的想法是如此,人心又開始動搖。今天的政府,不能拿出具體的辦法來,不得安定人心。父親昨天又飛北平、瀋陽去了。想及父親對於國家之忠誠,以及個人的勤儉辛苦,而又看到局勢之危難,真是想哭,而自己又不能盡力量為父親幫忙,所以更感內心上的不安矣。在今天,似乎不能不考慮最後的一步棋究竟應當怎樣走,否則一切都將不堪設想了。時勢如此,不得不如此想法。在上海的工作,以時間而論,已有一個半月了。雖然做了許多工作,但是一切都是非常的空虛,很多的工作都是沒有很切實的去做,得不到好的結果。在工作過程中,犯了很大的病,就是往往不加考慮而決定辦法。」[7]:105
- 上月反省錄,1948年9月
原諒编辑
真實编辑
- 「什麼是真實?就是和諧與平衡,健康與愛美,成功與幸福,這些真實,都由樂觀希望的向上心理出發而造成。」[1]
做编辑
- 「說了不做,或則做了不澈底,講明白了而不能做到,這是各機關所犯的最大毛病,只有用訓練方法才能糾正這種缺點。」[6]:4
- 1941年9月7日
- 「我對全體同學講:一、無論做一個什麼動作都應把自己的精神貫澈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夠發揮力量出來。二、整理內務要做到實在的要求,不可以敷衍欺騙,我們要在整理內務中來學習做人做事的道理。三、我們要絕對守信用,不許講假話。」[6]:7
- 1941年9月8日
- 「在我自己辦公室的對面設立了一個悔過室,在悔過室的牆壁上貼了三張我自己寫的警言惕語:一、不怕錯誤只怕不改,二、清清白白做人,三、自問良心。」[6]:7
- 1941年9月8日
- 「一、要找難的路來走,要找難的事來做。二、要不斷的鍛鍊體格。三、無論走路做事要專心一致。」[6]:14
- 1941年9月11日
- 「無論什麼事,只怕不去做,要做一定可以做到的,同時現在在社會中,不但自己要對自己負責任,而且要對整個團體負責任,一個人不到或遲到,就會影響到幾百幾千人的工作。」[6]:34-35
- 1941年9月17日
- 「凡是答應人家的事,都要記下來設法做到;沒有能做到的要對之說明原因;對於做不到的事,則要委婉說明,不能輕易答應。」[2]:110
- 「我們今天大家要做到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事不落空,不浪費錢,不做無謂的事。」[2]:277-278
- 「今天不做,明天就會後悔。」[2]:143
- 「今天應該做的事,今天不做,明天才做,你會永遠後悔。」[11]
動搖编辑
- 「遇到危險、困難、疑怨、毁謗的時候,都不致於徬徨動搖」[2]:260
理想编辑
- 「誰沒有同情心,誰沒有情感,誰就配不上談革命。我們對已死了的同志,應當低着頭以表示哀悼,但最要緊的是用我們的工作來完成他的理想。前面有許多工作等着我們去做,同志們抬起頭來挺起胸來前進,跑步走。」[6]:14
- 1941年9月11日
- 「我們決不可關起門來和社會隔絕,要實踐理想,必須要有眾多的朋友……我們的事業,一定要以群眾為基礎才有成功的希望」[2]:231
- 《告中央幹部學校同學書》,1947年3月14日
- 「我們的要求,不是使自己一個人有福享,或者能夠得到如意的、理想的生活,這是私心!這是罪惡!這也是夢想!」[1]
- 「身體強健的人,心理上一定是樂觀的,勇敢的,有旺盛的進取心,有遠大的理想,有火樣的熱力,有堅忍的毅力,不怕困難,不怕危險。」[1]
- 「將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緒轉變,向理想的人生奮鬥去,這樣就能有完美的創造了。」[1]
- 「今年這一年農業的發展是很合於我們的理想,最難得的一點,使我們感覺到很興奮的,就是當時主張採取免息貸款給農民,就是不要利息的貸款。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很多人反對,說這個免息貸款將來收不回來,到今天事實證明,第一季的稻穀免息貸款收回來的,已經到了百分之九十七點五,農民守信用的這一種精神,實在是令人欽佩!」[8]
愛编辑
- 「愛是偉大的,至高無上的,自然的,廣遠綿邈的!」[1]
- 「真正的愛,就是『廣慈博愛』。因為真正的愛情,並不是純在對一個人或對一樣東西上面的,它應該像陽光一樣,無所不照,像雨露一樣,無所不被。所以它是超越了愛個人,愛家庭的範圍,而寄托在愛國家愛世界愛全體人類上面的。」[1]
- 「愛不是慾,愛也不是利,愛是純潔的。」[1]
- 「愛是無條件的,是出之於善良優美的本心,它並不希望有報酬,為了達到愛,甚至犧牲也在所不惜。」[1]
- 「愛以利慾為基點,有利則相愛好,無利則相仇恨,社會就呈混亂的現象。」[1]
- 「朋友相處,彼此敬愛,發乎至情,而要講利害,決不能肝膽相照,成為知己。」[1]
- 「愛是純潔的,愛的內容裡,不能有一點渣滓。」[1]
- 「正因為人類俱有這種偉大的『愛』,人與人間,才能互助合作,彼此相親相愛,而不是仇敵的,社會上各種利益,才是互相調和而不是衝突的。」[1]
- 「『愛』的範圍擴大了,就是『仁』。」[1]
- 「人家批評你的錯誤,那是對你的友愛和幫助,你應當自我檢討一番,果有錯誤,就是切實改正,若無錯誤,可以解釋清楚,但不要硬和人家爭辯。」[1]
路编辑
道德编辑
- 「人應該有道德,有精神。」[1]
價值编辑
覺悟编辑
晚年語錄编辑
- 「自知本身之處境,決將自謙而待人,自尊而處事。」[12]
- 書告父親蔣介石,1950年3月26日
- 「新年開始,瞻望前程,艱難重重,余必須冷靜堅毅以赴之。」[13]:1
- 1975年1月1日
- 「千斤重擔壓肩頭。」[9]:14
- 「一年過去,新年又來,在這一個大變化的時代,余歴經多少事故,多少苦痛;其中還有錯誤和失言之處,都無法消失於余之回憶中。悔恨無益,來者可追。至於今後對各方面之挑戰,我總以樂觀之態度接受之。在艱危的時日,必須把自己的心建築為堅強的堡壘。」[13]:1
- 1975年1月1日
- 「調整政府中之部分人事,頗費苦心,要以賢能忠貞而負責者為其先決條件。」[13]:3
- 1975年1月3日
- 「年來遍行各地,看了不少人,其中對年老而有病之民眾及榮民,印象最深,於心最不安,必須更努力為彼等服務。」[13]:3
- 1975年1月6日
- 「富裕生腐化,久安失鬥志,為吾等為民服務者最忌之現象,余願從政者共勉之。」[13]:5
- 1975年1月11日
- 「每感人才之難得,此事必須於平時作有計畫的培養。天下事對有信心、有目標,而又有努力的人而言,事業永遠不會太遲的。」[13]:16
- 1975年2月14日
- 「有人專門從事於挑撥是非,對此輩小人唯有置之不理,這亦正是磨練我修養工夫。接章女來信說:『最近這裡天天下雨,雖然切望着陽光的出現,但大地又多麼需要着這些雨水的洗滌與滋養。在人的生活中,不亦正是如此嗎?生命的滋長並不靠美滿的現實。』誠哉斯言。」[13]:16-17
- 1975年2月17日
- 「晨聞雞鳴,令人有清醒之感。時天尚未明,推窗外觀,見星星、燈光,此時黑夜即將過去,又是新的一天來臨。」[13]:17
- 1975年2月27日
- 「吾人從事於正大光明和廉能的政治,使人人都能參予,大家願意與政府合作,則政治自可安定矣。」[13]:19
- 1975年3月1日
- 「余備嘗人間之諷刺、侮辱與打擊。唉!往者已矣,來者多難,是可預料者也。余將堅忍以承擔之。」[13]:22
- 1975年3月15日
- 「『一年之勞,為數十年之利;十年之勞,為數百年之利者,君子為之。』此古人之言,正合我意。今日吾人從事於未來五年中的十項國家建設,即基於以上之構想和理論。又云:『三時不害而民和年豐……不奪民時,不妨民力,則百姓富。』這是古人告訴從政者,應當如何照顧民眾的生活。總之,政治應以國利民福為依歸。」[13]:23
- 1975年3月25日
- 「越南峴港失守,電視上看到難民逃亡,慘不忍睹,而同日臺北報紙還在談賽狗、老翁和交際花結婚等事,似乎東南亞戰爭與我無關,如何不令人寒心。苟一旦戰火臨頭,將不堪設想矣。余對此類情況,從現在開始應作積極之準備。」[13]:25
- 1975年4月2日
- 「父親於夜十一時五十分,病逝於士林官邸。兒痛不欲生。憶晨向父親請安之時,父親已起身坐於輪椅,見兒至,父親面帶笑容,兒心甚安。因兒已久未見父親笑容矣。父親並問及清明節以及張伯苓先生百歲誕辰之事。當兒辭退時,父囑曰:『你應好好休息。』兒聆此言心中忽然有說不出的感觸。誰知這就是對兒之最後叮嚀。余竟日有不安之感。傍晚再探父病情形,似無變化,惟覺得煩躁。六時許,稍事休息,八時半三探父病,時已開始惡化,在睡眠中心臟微弱,開始停止呼吸,經數小時之急救無效。父親深夜逝世後,遺容安祥,如在熟睡中。當時即告知嚴副總統、四院院長及其他要員和家人來士林官邸瞻仰遺容,極盡悲哀,余頭昏不支,倒地跪哭。當孝儀要我在遺囑上簽名時,余手發抖寫不成書。向長輩答禮時亦不記來者何人。」[13]:25-26
- 1975年4月5日
- 「晨八時五分,父親遺體舉行大殮出殯。中午奉厝慈湖之正廳。安厝後,余因悲痛而昏倒,經急救後昏睡,至傍晚始甦。當晚到正廳看父親之靈,整潔、樸素、肅靜。如此環境,乃父親所喜愛者。」[13]:30
- 1975年4月16日
- 「余發表談話如下:『先君崩逝,野祭巷哭,敬禮致哀,悲慟逾恆,無法踵謝。惟有奉行遺命,鞠躬盡瘁,以報答我全國同胞之至誠與厚意。』」[13]:30-31
- 1975年4月17日
- 「父慈祥為懷,最重人情,但一生辛苦,惟為兒者知之最深。」[9]:16
- 守父靈一月記,1975年4月25日
- 「開始工作了,前途艱險,是意料中之事,要以死裡求生的精神,來為國盡忠,為黨犧牲,為民服務,以此自勉勉人。」[13]:38
- 1975年5月6日
- 「西哲有云:『無斥責之自思,即無真誠之讚美。』吾人應多求箴言,少享權利。蓋權利分之於眾,則得人心。合乎民主之原則,更能委權利於才能,則人人勤奮。至於人才問題,當以無私無我為先,目前局勢緊急,我們要做到存而不亡、成而不敗,袛要自己心地光明,對於未來各方面之譭謗和打擊,以置之不理為宜,如此亦可寬心而從公矣。」[13]:43
- 1975年6月
- 「今所可憂者,並非外來之衝擊,而是內在的問題,廿五年無重大戰事,警覺不足,生活優裕,萎靡苟安者多矣。」[13]:45
- 1975年6月18日
- 「章女來信中錄有西方格言一段,含意甚深,試譯於下:若求生活無憂無慮,勸你切實把握今朝,放下昨天的錯誤和挫折,撇開明天的陰雲暗影,莫把時光徒用於𣏌人憂天,或遐思幻想。切記每寸光陰都是生命的片段,應為造物之神奇而欣喜並心存感激,用歡樂與信心去迎接人生。」[13]:50
- 1975年7月7日
- 「『自淨其意』,自己慧眼不夠,希望能自淨心意之謂也。天地間有許多事要自己去體會,以求能進入正定而恍然大悟。」[13]:51
- 1975年7月12日
- 「人的弱點中,以『圖私利』、『愛虛榮』與『害人為榮』最多,為之慨歎不置。」[13]:53
- 1975年7月16日
- 「一般人民要有申訴困難的機會,青年人要有就業的機會,解決困難,增加就業,乃是當務之急。國家處境雖然艱危,祗要自己肯努力,能團結,吾人必操勝算,不必去看別人怎樣待我,而要看自己如何作更大的努力。風雨同舟,和衷共濟,是我們追求的大目標。」[13]:59
- 1975年7月27日
- 「要做到民主而有革命性,以全民利益為重而不偏於少數人之利益,要消除民間的冤屈和不滿。」[13]:59
- 1975年7月27日
- 「對民眾的新聞和社會教育,至為重要,其範圍應以四維八德為基礎,其節目之內容,在生活方面應注重勤勞、儉樸和整潔;在政治方面應注重自由、平等、博愛;在社會方面應強調守分、守法、守信等。」[13]:61
- 1975年8月1日
- 「余初肄業小學時,於修身課中,讀古人格言曰:『登天難,求人更難;黃連苦,貧窮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險,人心更險;知其難,甘其苦,耐其薄,測其險,可以處世矣,可以應變矣。』當時以為前賢戒人審慎而已,於今從政日久,經歷日廣,回思此言,亦頗足為處世應變之道。然此言究為揭發社會黑暗之一面,但社會亦有其光明的一面,蓋人之本性莫不善良,往往為惡所蔽,為政之道無他,即在啟發其善根耳。」[13]:62
- 1975年8月10日
- 「南部大雨成災,千萬人受害,其痛苦可想而知,為了救災,政府已盡心竭力,惟仍難以滿足人人之需要。少數不法分子,故為煽惑民心,存心惡毒,但即使是一隻蚊子,仍足以使我睡眠不安,然亦不必過於重視,祇須把握正確方向沉着對付之,在徹照的陽光下,蛇蟲不易活動,蓋蛇蟲最易出動於陰濕之天氣,政治環境亦復如此。」[13]:65
- 1975年8月23日
- 「如何剷除不勞而獲的念頭,乃是建設理想社會的重要關鍵。做事不可不小心,但是過於小心亦不足成事,左右之人皆能自愛,則可以自慰矣。注意人事的培養和作適當的調配,乃是革新政治的要領。」[13]:69
- 1975年8月31日
- 「宿於慈湖,在黃昏薄暮之時,獨坐東廊,一面看青山,一面進晚餐,一碗蛋炒飯,一盆清湯,一片西瓜,簡單有味。余每以為生活上的奢侈,乃是浪費,多一份浪費,就多一份痛苦,生活上的簡樸,乃是精神上的快樂也。夜坐,烏雲蔽月,月非不明,不過隱於烏雲之中耳;看破了政治上的烏雲,可以省卻很多煩惱,我已無所憂矣。有許多人為了滿足政治上的慾望,可以不計一切、不顧一切,我實在難以捉摸這些人的心理。近來與章女通信中,常常談起哲學上的許多問題,章女曾說:『人生的價值,不止是在與人共享歡樂,而更是在與人共分苦難。』這兩句話反映出我的人生觀,在今後的歲月中,余將不遺餘力,為苦難者多做工作,以慰我不安之心。面對敵人不足懼,面對困難不足憂,祗怕自己不肯努力,不肯上進耳。」[13]:71
- 1975年9月13日
- 「石油價格普漲一成,此為我國無法控制之事,但我有原則四點:(一)照顧大眾生活;(二)穩定物價;(三)不增加農工成本;(四)增強對外貿易之競爭力量。」[13]:77
- 1975年9月29日
- 「從事政治,首重良知,大眾利益豈能求得人人滿意,把握原則不變,對準目標而不移,如此做去,那就夠了。人民是可愛的,壞的是極少數,如果執行政策,處處敷衍,必是一無成就、一無是處。」[13]:79
- 1975年10月5日
- 「外國人想來學我們的政治,他們或可學到形式上的制度,但是極難學到我們『仁民愛物』的心念,但如無此心念,即無政治之內容可言矣。」[13]:81
- 1975年10月13日
- 「我以為,如欲對國家和人民有所貢獻,一定要能淡視名利,不計生死,故我在有生之日,定要好自為之。」[13]:83
- 1975年10月26日
- 「今日為多事之秋,對於人物與事物之判斷,必須力求冷靜沉着,不要憂愁,不要懼怕,不要煩惱,不要疑惑,每人應有獨立自主之人格。余以此語勉同僚,亦自勉焉。」[13]:85
- 1975年11月1日
- 「高雄市的夜景,處處可以反映地方之繁榮,但余對此頗有居安而不思危之慮,世界局勢如此,如一旦有事,恐社會一時無適應危局之能力。當晚,回旅舍後,久思難眠。」[13]:86
- 1975年11月8日
- 「今後苦難方興未艾,余志已堅,無所畏懼矣。古今仁者無敵,況天無絕人之路吾將勇敢而穩重地站起來,明辨是非之理,看輕生死之道,則天下無難事矣。」[13]:87
- 1975年11月12日
- 「天下決無萬全之事,總在盡其心、盡其力,今日處理經濟問題亦復如此。要幫助工商業,就必須大量發行通貨,通貨萬一膨脹,則物價必定上昇,影響大眾生活,引起社會不安,所以決定暫不採大量發行通貨以刺激生產之政策,而以穩定物價為主。凡事如能雙方兼顧最好,否則必須權衡輕重利害。以政治而言,必須以照顧大眾之利益為主也。」[13]:90
- 1975年11月30日
- 「當政者應多設法聽取別人對自己的批評和諍言,而不要聽別人的鼓掌、歡呼和誇讚,要知誇讚聽得多了,可以使人『不省人事』,失去知覺,而終致僨事。」[13]:93
- 1975年12月6日
- 「余以為任何政治,如不以良心、善意和智識為基礎,則為偽善之政客,甚至假借民主做卑鄙的勾當,如此等人一旦有權在手,則將危害人民和社會,無惡不作矣。」[13]:93
- 1975年12月10日
- 「國內有一位學者曾從歷史的角度,直接指出:『蔣公的偉大,已為全世界有識之士所公認。他的偉大究竟何在?』接著他謙遜的說:『像筆者這樣僅能見其一偏的人,只知道蔣公能容、能忍、能有恒、能堅定,有貫徹始終的毅力,有不屈不撓的人格。這些,似乎皆不足以形容蔣公的最偉大之處。他的最偉大之處,在於以國家興亡為己任,置個人死生於度外,於舉世認為絕望之時,發揮至大至剛的革命精神,扭轉了乾坤,創造了奇蹟中的奇蹟,使得奄奄一息的中華民族有了新的生機,自由世界的前途頓現光明。』由此我不禁想到美國一位已經去世的總統說過的誠摯之言:『蔣總統是一位真正具有歷史性的偉大人物』,『蔣總統是一位有偉大力量和偉大人格的人』。」
- 其介如石,1977年4月
- 「父親一生,事親以孝,報國以忠,待人以誠,處事以公,律己以嚴,而在我的有知之年,都承受父親的教誨,庭前責教,手諭督勉,以及思想、精神、行事的潛移默化,時時刻刻,我都在慈暉教澤之中。」
- 其介如石,1977年4月
- 「父親有一句話使我終身不敢忘的,就是『我們既做了一個人,尤其做了一個革命者,就要盡力來完成愛國家、愛人民、報國家、報人民的革命事業,不愧人子,無忝所生。』所以在中國國民黨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我向全黨同志報告說:『經國自己沒有什麼可以奉獻給黨,奉獻給各位同志,就只有赴湯蹈火的精神,為了黨,為了國家,前面即使是一個火坑,我會亳不猶豫的跳下去。』這也就是我的一種自誓:今後當對黨國多作貢獻,盡我忠孝之心,庶幾不愧為一中國國民,為一中國國民黨黨員,亦不愧為蔣氏之後人,希望由此能在德性上、人格上、精神上,『不愧人子,無忝所生。』」
- 其介如石,1977年4月
- 「……我們現在要更專心更堅強。我們必須要在這個艱苦奮鬥中間來踐行……」
- 雙十節演講,1986年10月10日
- 「我的個性你是知道的,我喜歡到處跑,和民眾同胞直接接觸,問候他們,聽聽他們的意見,看看各地方的情況。現在我行動不便,不能經常走訪他們,所以心裏覺得很難過,腳的痛還不如我心中的痛。」[14]
- 召見林洋港,林洋港問起居,1987年
其他编辑
- 「沒有擔當大任的勇氣,不會有忍受一切苦痛,甘之如飴的修養。」[1]
- 「沒有勇氣改造自己缺點和錯誤的人,是可恥的懦夫。」[2]:260
- 「有成就的人,不要忘記一件事,就是要有勇氣和決心來戰勝自己。」[2]:260
- 「那個有勇氣,那個有決心,那個貪生怕死,那個不能吃苦耐勞,都要在今天試驗出來了。」[1]
- 「做成一件事,無論大小,都是很困難的。但是只要有勇氣,總是可以成功的。」
- 「人人都能肝膽相照,精誠團結,腳踏實地,埋頭苦幹」[5]:54
- 1954年4月16日
- 「戰勝自己的勝利,才是光榮的勝利;戰勝自己,實在不是容易的事,但我們卻非要從這一方面努力不可。」[2]:260
- 「……只要我們能團結,肯奮鬥,一定會完成這個願望。讓我們大家心連著心,手牽著手勇往直前,奮鬥到底。爭取我們更多的勝利,最後的成功……」
- 雙十節演講,1982年10月10日
- 「蔣介石的叛變並不使人感到意外。當他滔滔不絕地談論革命時,他已經逐漸開始背叛革命,切望與張作霖和孫傳芳妥協。蔣介石已經結束了他的革命生涯。作為一個革命者,他死了。他已經走向反革命並且是中國工人大眾的敵人。蔣介石曾經是我的父親和革命的朋友。他已經走向反革命陣營,現在他是我的敵人了。」
- 漢口《人民論壇》報,1927年4月24日
- 「我知道我是專制者,但我會是最後一位——我以專制來結束專制。」
论俄罗斯编辑
- 「目前最重要的敌人,是攫取我们整个大陆的俄国──赤色帝国主义了。林则徐说:『亡中国者,终为俄罗斯!』这是金石之言!」
- 「(父亲)回国的时候,便秘密向总理报告:第一、苏俄的共产主义,实行起来,一定要为害人类;第二、今日的『朋友』苏俄,正是我们未来的最大的『敌人』。当时为着避免和俄国分裂,所以这个报告,没有公布。父亲的慧眼,老早就发觉了俄帝的阴谋。」
- 「中国领土被(俄罗斯)占的面积,包括外蒙古在内,共有六百五十七万八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约为我原有领土的三分之一;而与我们现有领土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比较,则已有一半的土地被俄国占领去了。这样大的仇恨,我们是永远忘不了的!」
- 《我的父亲》
遺囑编辑
蔣總統經國先生遺囑
- 經國受全國國民之託付,相與努力於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業,為共同奮鬥之目標。萬一余為天年所限,務望我政府與民眾堅守反共復國決策,並望始終一貫積極推行民主憲政建設。全國軍民,在
- 國父三民主義與 先總統遺訓指引之下,務須團結一致,奮鬥到底,加速光復大陸,完成以三民主義統一中國之大業,是所切矚。
- 中華民國七十七年元月五日王家驊敬謹記述
- 李登輝
- 俞國華
- 倪文亞
- 林洋港
- 孔德成
- 黃尊秋
- 蔣孝勇
- 原始資料出處:《總統府公報》第4874號第2頁
評價编辑
参考文献编辑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蔣經國. 《勝利之路》. 台北: 正中書局. 197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漆高儒. 《蔣經國的一生》. 台北: 傳記文學出版社. 1991: 273. ISBN 978-9-578-50607-7.
- ↑ 漆高儒. 《蔣經國評傳——我是台灣人》. 台北: 正中書局. 1998. ISBN 978-9-570-91150-3.
- ↑ 4.0 4.1 4.2 4.3 4.4 朱秀娟訪談. 《點滴在心頭》. 台北: 天下文化. 1995-07-30.
- ↑ 5.0 5.1 5.2 蔣經國. 〈五百零四小時——1945年〉. 《五百零四小時》.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蔣經國. 〈訓練日記——1941年9月贛州幹部講習會〉. 《五百零四小時》.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 ↑ 7.0 7.1 7.2 7.3 7.4 蔣經國. 〈滬濱日記——1948年於上海〉. 《五百零四小時》. 台北: 正中書局. 1988.
- ↑ 8.0 8.1 8.2 8.3 聽聽經國先生的真知卓見.
- ↑ 9.0 9.1 9.2 9.3 蔣經國. 《守父靈一月記》. 台北: 三民書店. 1976.
- ↑ 蔣經國:〈寄給遠在北國的朋友〉,鍾山編:《蔣經國先生的生活與思想》,台南:慈暉出版社,1975年,第137頁
- ↑ 蔣彥士:〈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精神風範的啟示〉,《近代中國》第七十五期,1990年2月,第52頁
- ↑ 〈函蔣中正已自昨日起在政治部工作〉,1950年3月26日,刊《蔣經國家書》第4冊,台北,編號0743-0744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蔣經國. 《難忘的一年》. 台北: 正中書局. 1980.
- ↑ 林洋港:〈點滴憶仁風〉,《中央日報》編:《歷史巨人的遺愛:蔣故總統經國先生紀念專輯》,台北:中央日報社,1988年,第92頁
参见编辑
中華民國國家元首 | |
---|---|
軍政府鄂軍都督 | 黎元洪 |
臨時大總統 | 孫中山→袁世凱 |
北洋政府大總統 | 袁世凱→黎元洪→馮國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錕→段祺瑞→張作霖 |
國民政府主席 | 譚延闓→蒋中正→林森→蒋中正 |
中華民國總統 | 蔣中正→李宗仁代→蒋中正“复行视事”→嚴家淦→蔣經國→李登輝→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