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
中华民国第6、7任总统、中国国民党首任党主席
蒋经国(1910年4月27日-1988年1月13日),字建丰。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的长子,1975年蒋中正逝世后出任中国国民党主席,同时也是中华民国第六、第七两任总统,于1988年1月13日的第七任总统任期内逝世。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蒋经国 |
名言 编辑
- “择书精读,是我们研究学问的要诀。”[1]
- “必须奋斗,前进追求,才能达成任务。”[1]
- “‘疾风知劲草’,‘时穷节乃见’,我们一个人,在这危难的时候,就要表现出英勇的‘忠义’来。”[1]
- “受人欺侮不冲动,受人委屈不怨尤,受人打击不灰心。”[2]:260
- “要冲破困难,解决危险,最重要的是要尝尽苦,受尽危难。”[2]:269
- “最要紧的就是咬紧牙关,渡过最后的难关。”[2]:273
- “‘人欲横流’是祸乱的根源。”[1]
- “功成不必自我,牺牲在所不惜。”[1]
- “今日今人忧虑和困扰的,决不是环境的黑暗和危险,亦不是敌人的凶暴恶毒,而是感觉到我们自己的心里,恐怕还是弥漫著私欲、虚荣、忌恨和嫉妒”[2]:260
- “我在台湾居住、工作四十年,我是台湾人,我也是中国人。”[3]
- “宪政体制是不可变的,民主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4]:Ⅵ。
- 《远见杂志》访问
- “哪有国家元首去欺骗自己的老百姓,这种严肃的事,一定要让老百姓知道。”[4]:Ⅺ
- 开刀装心律调节器,出院后坚持发布新闻告诉百姓,下属曾建议为避免不必要困扰,最好不要公布时生气说
- “一个国家的元首如果连自己的部队都不信任,还配当元首吗?”[4]:Ⅺ
- 不良于行,侍卫长吴东明为免于观瞻不良曾建议把宪兵撤走,让近人随侧时说
- “宪兵住的地方不对,一定要开两个门,军事上的原则是,部队的驻扎一定要有来路、有去路。”[4]:Ⅺ
- 参观宪兵宿舍后说
- “看事情要了解到,如果有真正的平,只有地平线了,但地平线还只是一个学理,因为地球是个弧形。”[4]:Ⅻ
- “我在台湾住了将近四十年,我已经是台湾人了。希望大家超越一切地域、派系、小我利益之上,开阔心胸,把眼光放到大陆。”
- “今后,只有国家、民族和三民主义的万岁,没有个人的万岁。”
- “政府在哪里,法统就在哪里。”
- “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执政党。”
- “人在走路时,转弯最重要。”
- “当所有的人都在怀疑你,就让他们去怀疑吧!”
- “宪政体制是不可变的,民主应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 “在花圃里永远培养不出苍劲的松柏。”
- “告诉民众,了解政府做些甚么;反映民情,希望政府做些甚么”
人生 编辑
反省 编辑
失败 编辑
- “今天的口号是:同学有疾病我们应当问候他。同学有困难我们应当救济他。同学有痛苦我们应当同情他。同学成功了我们应当勉励他。同学失败了我们应当帮助他。共同甘苦!共同奋斗!”[6]:33-34
- 1941年9月16日
- “近日尝思一个青年人所最难做到者,即无论何时何地,不因胜利而昏迷,不因失败与难关而吓退也。自问亦远难完全做到。且近来发现自己,依然不够稳重,又常矜自己之能,此为事业方面之危机;而对人一有不好印象,即不愿与之往来,亦不愿加以劝告,此更为知人用人之大病。爰书之以自警。”[5]:73
- 1945年11月9日
- “因事前未查明其是否在申,而即下令拘捕,致失自己的威信。至于干部的管束,亦是非常重要的事,将来的失败,一定会失败在干部身上。总之,在今天处处应当小心谨慎。”[7]:105
- 上月反省录,1948年9月
- “今天我既然一无所有,亦一无所求,我相信就是失败亦是成功。如此而遭遇到失败,那一定是因为自大自傲而不肯虚心学习的原故。”[7]:98
- 上星期反省录,1948年9月
- “人生根在是生在什么地方,生在我们的思想上,生在我们的学问上。……没有根的树,容易被风一吹就吹倒,所以没有思想,没有学问的人是不会成功的,是会失败的。”[2]:274
- “挫折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灰心,灰心是动摇的开端,动摇是失败的紧邻。”[1]
- “一为有决心始能沉著应变,有信心始能见危不退;二为做事可用不同之方法,待人可持灵活之态度,但一离中心立场,必归失败。”
- “不为环境而冲动,要胜利不骄傲,失败不灰心,顺境时不得意忘形,黑暗时不痛苦呻吟。处顺境时要自我检讨,失意时不妨怡然自笑。要知道,只要你笑,整个世界就会跟著你笑;假使你哭,世界上只有你一个人哭。在高位做事不要骄,在下层工作不要怨;顺水顺风称心如意时,不要以为一切都顺利了;不如意时也不要以为一切都失望”[2]:270
生 编辑
生命 编辑
- “忿怒使人萎,烦闷使人衰,这是割断生命,挖掘坟墓的利器。我们要把安静的智慧之炉,来把它熔化,解救自己。”[1]
- “一个生命丰富有充沛活力的人,他是从惊风骇浪里锻链成长的,他不怕敌人,敢迎接敌人,敢让敌人用全力打他心灵的极处,最后却使敌人望风披靡。”[1]
- “爱常常由自己的心田出发,而流入别人的心田,丰富自己的生命,而同时也丰盛了别人的生命。人生就是爱,没有广博的爱,显不出你的伟大。”[1]
- “钱是最有诱惑性的东西,它最能影响人的行为,转变人的思想;它也最能损伤人的名誉,毁坏人的身体甚至断送人的生命。”[1]
- “希望和乐观,是生命的活力,我们向着光明伟大的最高理想目标前进,衹有乐观和希望,才能有助我们生命的滋长,能够驱策我们的奋斗生出无比的力量来。”[1]
生活 编辑
- “生活如果没有目的,就和禽兽没有分别。”[1]
- “我们要自己生活得好,一定先要使众人能生活得好。”[1]
- “生活艰苦是人生遭遇上所常有的事,有志气的人,把它当作恩师良友,当作锻链精钢纯金的洪冶火炉,只有没出息的人,才愁眉不展到处哭穷。”[1]
- “人生,应发挥他的特殊精神来干一番惊天动地事业,决不是单为了生活,为了争一口闲气,为了一时的名利关系。我们所争的目标要大,所涵养的气魄要大。要忍受一时的失意,鼓舞最大的勇气,积极乐观,奋斗创造,克服难关,勇往迈进。”[1]
- “一般所谓‘贫穷’,大半是懒惰和浪费的结果,反之,生活艰困的子弟,他们往往从逆境中能冲出一条血路,而有成就。”[1]
- “挑担要拣重担挑,走路要找难路走,生活要经苦处过。轻的担子,人人能挑,好走的路,人人会走,舒服的生活人人爱过,一切就用不着找了。”[1]
- “所以我认为赚钱要正当,用钱要恰当,不然的话,他亏了,国外去造了一个厂,这里有公馆、洋房,家庭有游泳池,(却喊著)困难过年、困难过年,快救我!快救我!不救我的话,明天在报纸上说:现在我们经济发展已经休克了。不是这么一回事,我知道的很清楚,谁在那里干什么,谁在那里搞什么!有腐弊的案子,我们一定办,有扯上面的案子我们也办,新的案子也办,凡是犯法的案子我们都要办!但是,希望工商界的人要体验到我们国家的一个政策,我们所要顾到的是全民生活的安定、全民物价的稳定,这是我们基本的一个政策。”[8]
正气 编辑
好 编辑
- “太阳、空气、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但是中国人一般的习惯都不太愿意去接近他们,所以身体一天天的坏下去。”[6]:10
- 1941年9月10日
光 编辑
自由 编辑
- “我们致力以求的是:政府,是全民的政府,必为全民服务,为全民造福,对民众诚实守信,与民众结成一片,一切施都以民众为依归:政府,是法治的政府,必循宪法体制,保障人权,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之内人人自由;政府,是有为的政府,必须人才荟萃,权责分明,以力事革新,不断求进步来提高行政效率;政府,更是团结的政府,由中央至地方,无分地域”[2]:154
- “自由人类必不会毁灭。不过由于政客之自私与无耻,多受若干苦难而已。人类历史原即曲折崎岖,吾人只要有勇气、有志气、奋厉直前,无畏险阻,必可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而终底于成。”[9]:15
- 守父灵一月记,1975年4月24日
- “昨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我想起我在六岁的时候,我的祖母她给我两个碗、两个铜板,她说买一个铜板的酱油、买一个铜板的醋,我走到门口跌了一跤,我忘记了,到底哪个铜板买醋?哪个铜板买油?回去问祖母,她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笨啊?她说一样的嘛!但是醋就是醋,酱油就是酱油。我们一些工商界的人,他拿买酱油的钱去了买醋,买醋的钱去买了酱油,这就不对了。所以,今天我有一句话说:发财是自由地发财,用钱是自由地用钱;但是,发财、赚钱要正当,用钱要恰当。”[8]
自信 编辑
名利 编辑
行动 编辑
- “古今来的伟人或成功者,没有其他,就依坚决果敢的信条而行动。一个人能客观地批评自己,检讨自己,承认自己的过失,克服自己的弱点,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战胜!?”[2]:259
充实 编辑
- “战胜自己,首先要端正我们这一颗心,固定我们这一颗心,把我们这一颗心的芬芳与光辉,来主宰自己,康健自己,充实自己”[2]:260
志 编辑
- “有志气的人才能够成功。没有志气的人,无论你今天有多少智慧,无论家庭有多么高的地位,总是要失败的。”[2]:272-273
- “忿怒使人暴燥,烦闷使人抑郁,忿怒和烦闷会摧残人的精力,破坏人的健康,阻碍人的志气,毁灭人的前途!忿怒等于举枪自戕,烦闷等于服毒。”[1]
- “古人说:‘心所想到的地方,就是志。’这‘志’是‘志向’,也就是做事的目标。”[1]
- “志向的选择和确定,叫做立志。人生以立志最为紧要,立志做好人,就做好人;存心做坏人,就成坏人;一念之差,往往使你走错了方向。”[1]
- “从小立志不坚的人,长大了就不会有什么成就。只有立志坚强的人,才会硬到底,干到底,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事业来。”[1]
- “有志不问出身,一个人尽管现在不被人家注意,只要志向立定,坚强奋斗下去,总有成功的一天。”[1]
- “‘照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绝不恍惚’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1]
- “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人,也必须平时保重身心,强健精力,然后𦆵能立于不败之地。”[1]
忍 编辑
位 编辑
- “无论担任何种任务,我们都应该有一定的方向,一定立场,绝对不可以观风望色,朝三暮四。有许多青年受了投机取巧的旧习气之影响,甫一就业,就是心猿意马不安于位。此山没有那山高,求之不得,就会牢骚满腹,虚荣与名位,根深蒂固的印入了脆弱而易于波动的脑海。”[1]
事业 编辑
快乐 编辑
- “为善莫过于救苦救难为他人谋幸福。如此才是真懂得快乐人生。”[1]
- “大家能互尊互信,人与人之间才能互助合作,才有温暖和快乐。”[1]
- “人类的历史,充满了悲愁、忧苦、疾病、灾祸,它急切需要着阳光的照射和快乐的鼓励。人人需要向上飞举,再也不必心丧气馁。唯一的方法,就是使每个人的心灵温暖而明达,闪出希望和快乐的微笑和光明的神色。因为乐观和希望的心性里,它蕴藏着无价的财产:到处放射温暖的阳光,开豁窒闷的心情,输送再生的力量!”[1]
- “心里开阔了,清净了,杂七杂八的欲望减少了,自然而然会高兴快乐,因而身体也就一天一天的强健了。”[1]
- “食、衣、住、行、名、利、性,只有知足,才能得着快乐。”[1]
信心 编辑
- “人生之路本来崎岖不平,只有信心和勇气,才能扫荡阻碍,大刀阔斧斩荆披棘,努力奋进。”[1]
- “一般人目光短视,看不远……我们要坚定信心,巩固团结力量,加倍努力。只要有信心、有目标、肯努力,相信任何一件事情,永远没有来不及或太迟的时候!”[2]:276
- “胜利的保证在于信心,成功的要诀在于毅力。”[1]
- “不忧、不惧、不惑,并不是突如其来,必有所恃,而所恃的就是信心。坚信真理不会磨灭,真理始终能照澈人类向着光明。”[1]
- “人生之路,本来是崎岖不平的,只有具有信心和勇气的人,才能扫荡阻碍,大刀阔斧斩荆波𣗥,努力奋进,但是胆怯的,意志薄弱的,往往受不住风浪,挨不得打击。”[1]
- “经国一向是个乐观的人,不过,我的乐观并非寄托在‘命运’之上,而是建筑在经常‘有备’的基础之上。……但我们坚毅沉著,充满信心。”
- 农历年除夕致春节祝词,1987年1月28日
信任 编辑
- “信任什么呢?信任自己或同志,一定能绝对服从命令,牺牲生命,达成任务。”[1]
信仰 编辑
计划 编辑
- “包而不办,办而不照着原定计划去办,不知耽误了多少事!”[1]
责任 编辑
- “本身没有经济和社会的力量,而全靠自己的精神在支持目前的工作。半月来的努力,虽可自慰之处很多,但是始终感觉到相当的艰难。自从做事以来,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觉着责任之重以及压力之大。所以对目前的任务,除了拼命以外,再无第二条路可走。我应当拿一切的精力,放在这个工作上,做事不到十天,而有许多人已在起来反对我了。这是早在意想中的事,目前不过是几个人,将来不晓得有多少人将起来打击我;但是我不怕,因为自己没有私心,并且有很大的勇气。至于最大的勇气。至于最大的力量,是在于民众的拥护。”[7]:88-89
- 上月反省录,1948年8月
- “真是惭愧万分,为了表明自己的责任心,并将向政府自请处分,并对上海市民表示歉意,以明责任。”[7]:123
- 上月反省录,1948年10月
- “尽自己的责任,和敌人拼命。”[1]
- “无论你是何种阶层的人,无论你做的是何种工作,负的是何种责任,你在思想上、行动上、生活上、习惯上,要一改过去的作风。”[1]
- “如果对于一种责任轻易承诺下来不去做,甚至相反的去做,这一种错误的后果,就后严重了。”[1]
- “所有不负责任的现象,都是由于浓厚的个人主义和自私自利的思想意识所积成。”[1]
- “我们认为今天工商界的困难,政府绝对会负起责任替他们解决,但是必须要具备正当的条件。就是你借去的钱,就祇能够用到工业生产上面去,你不能够做其他用途。所以这个地方,我们拿公家的钱做人情让少数人发财,我们不能够做的。”[8]
时代 编辑
- “认清时代是人创造的,时代在考验我们,站不站得住,健全不健全,就要看我们能否创造,也可以说我们生在这动乱时代,正可给我们以创造的机会。”[2]:269
- “今天这个时代不是树立个人权威、个人特权的时代,而是应该树立民众权威,增进民众权利的时代了。”[2]:276
- “有的像狐狸一样地狡猾在那里骗人,有的像豺狼一样地凶狠在那里害人;有的像小鸟一样的胆小,想活不敢活,有的像青蛙一样地会适应环境,变换自己的颜色,这些现象,是社会的病态,也是人类的耻辱。他们就是只有躯壳,没有灵魂!在这一个大时代的洪炉里,就是需要年青伙伴们,大家下决心,从身心方面求得健康的均衡发展,激发自己的天良,把握前贤的教训,来洗尽社会的污浊,杜塞人类的祸源。”[1]
- “愈是寒冷的天气,愈感觉太阳的可爱;愈是黑暗的夜晚,愈感觉灯光的可贵;愈是动乱的时代,愈感觉热情的需要。”[1]
时势 编辑
- “一般人的想法是如此,人心又开始动摇。今天的政府,不能拿出具体的办法来,不得安定人心。父亲昨天又飞北平、沈阳去了。想及父亲对于国家之忠诚,以及个人的勤俭辛苦,而又看到局势之危难,真是想哭,而自己又不能尽力量为父亲帮忙,所以更感内心上的不安矣。在今天,似乎不能不考虑最后的一步棋究竟应当怎样走,否则一切都将不堪设想了。时势如此,不得不如此想法。在上海的工作,以时间而论,已有一个半月了。虽然做了许多工作,但是一切都是非常的空虚,很多的工作都是没有很切实的去做,得不到好的结果。在工作过程中,犯了很大的病,就是往往不加考虑而决定办法。”[7]:105
- 上月反省录,1948年9月
原谅 编辑
真实 编辑
- “什么是真实?就是和谐与平衡,健康与爱美,成功与幸福,这些真实,都由乐观希望的向上心理出发而造成。”[1]
做 编辑
- “说了不做,或则做了不澈底,讲明白了而不能做到,这是各机关所犯的最大毛病,只有用训练方法才能纠正这种缺点。”[6]:4
- 1941年9月7日
- “我对全体同学讲:一、无论做一个什么动作都应把自己的精神贯澈下去,只有如此才能够发挥力量出来。二、整理内务要做到实在的要求,不可以敷衍欺骗,我们要在整理内务中来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三、我们要绝对守信用,不许讲假话。”[6]:7
- 1941年9月8日
- “在我自己办公室的对面设立了一个悔过室,在悔过室的墙壁上贴了三张我自己写的警言惕语:一、不怕错误只怕不改,二、清清白白做人,三、自问良心。”[6]:7
- 1941年9月8日
- “一、要找难的路来走,要找难的事来做。二、要不断的锻链体格。三、无论走路做事要专心一致。”[6]:14
- 1941年9月11日
- “无论什么事,只怕不去做,要做一定可以做到的,同时现在在社会中,不但自己要对自己负责任,而且要对整个团体负责任,一个人不到或迟到,就会影响到几百几千人的工作。”[6]:34-35
- 1941年9月17日
- “凡是答应人家的事,都要记下来设法做到;没有能做到的要对之说明原因;对于做不到的事,则要委婉说明,不能轻易答应。”[2]:110
- “我们今天大家要做到分工合作,密切配合,事不落空,不浪费钱,不做无谓的事。”[2]:277-278
- “今天不做,明天就会后悔。”[2]:143
- “今天应该做的事,今天不做,明天才做,你会永远后悔。”[11]
动摇 编辑
- “遇到危险、困难、疑怨、毁谤的时候,都不致于彷徨动摇”[2]:260
理想 编辑
- “谁没有同情心,谁没有情感,谁就配不上谈革命。我们对已死了的同志,应当低着头以表示哀悼,但最要紧的是用我们的工作来完成他的理想。前面有许多工作等着我们去做,同志们抬起头来挺起胸来前进,跑步走。”[6]:14
- 1941年9月11日
- “我们决不可关起门来和社会隔绝,要实践理想,必须要有众多的朋友……我们的事业,一定要以群众为基础才有成功的希望”[2]:231
- 《告中央干部学校同学书》,1947年3月14日
- “我们的要求,不是使自己一个人有福享,或者能够得到如意的、理想的生活,这是私心!这是罪恶!这也是梦想!”[1]
- “身体强健的人,心理上一定是乐观的,勇敢的,有旺盛的进取心,有远大的理想,有火样的热力,有坚忍的毅力,不怕困难,不怕危险。”[1]
- “将自己的思想、性格、情绪转变,向理想的人生奋斗去,这样就能有完美的创造了。”[1]
- “今年这一年农业的发展是很合于我们的理想,最难得的一点,使我们感觉到很兴奋的,就是当时主张采取免息贷款给农民,就是不要利息的贷款。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很多人反对,说这个免息贷款将来收不回来,到今天事实证明,第一季的稻谷免息贷款收回来的,已经到了百分之九十七点五,农民守信用的这一种精神,实在是令人钦佩!”[8]
爱 编辑
- “爱是伟大的,至高无上的,自然的,广远绵邈的!”[1]
- “真正的爱,就是‘广慈博爱’。因为真正的爱情,并不是纯在对一个人或对一样东西上面的,它应该像阳光一样,无所不照,像雨露一样,无所不被。所以它是超越了爱个人,爱家庭的范围,而寄托在爱国家爱世界爱全体人类上面的。”[1]
- “爱不是欲,爱也不是利,爱是纯洁的。”[1]
- “爱是无条件的,是出之于善良优美的本心,它并不希望有报酬,为了达到爱,甚至牺牲也在所不惜。”[1]
- “爱以利欲为基点,有利则相爱好,无利则相仇恨,社会就呈混乱的现象。”[1]
- “朋友相处,彼此敬爱,发乎至情,而要讲利害,决不能肝胆相照,成为知己。”[1]
- “爱是纯洁的,爱的内容里,不能有一点渣滓。”[1]
- “正因为人类俱有这种伟大的‘爱’,人与人间,才能互助合作,彼此相亲相爱,而不是仇敌的,社会上各种利益,才是互相调和而不是冲突的。”[1]
- “‘爱’的范围扩大了,就是‘仁’。”[1]
- “人家批评你的错误,那是对你的友爱和帮助,你应当自我检讨一番,果有错误,就是切实改正,若无错误,可以解释清楚,但不要硬和人家争辩。”[1]
路 编辑
道德 编辑
- “人应该有道德,有精神。”[1]
价值 编辑
觉悟 编辑
晚年语录 编辑
- “自知本身之处境,决将自谦而待人,自尊而处事。”[12]
- 书告父亲蒋介石,1950年3月26日
- “新年开始,瞻望前程,艰难重重,余必须冷静坚毅以赴之。”[13]:1
- 1975年1月1日
- “千斤重担压肩头。”[9]:14
- “一年过去,新年又来,在这一个大变化的时代,余历经多少事故,多少苦痛;其中还有错误和失言之处,都无法消失于余之回忆中。悔恨无益,来者可追。至于今后对各方面之挑战,我总以乐观之态度接受之。在艰危的时日,必须把自己的心建筑为坚强的堡垒。”[13]:1
- 1975年1月1日
- “调整政府中之部分人事,颇费苦心,要以贤能忠贞而负责者为其先决条件。”[13]:3
- 1975年1月3日
- “年来遍行各地,看了不少人,其中对年老而有病之民众及荣民,印象最深,于心最不安,必须更努力为彼等服务。”[13]:3
- 1975年1月6日
- “富裕生腐化,久安失斗志,为吾等为民服务者最忌之现象,余愿从政者共勉之。”[13]:5
- 1975年1月11日
- “每感人才之难得,此事必须于平时作有计画的培养。天下事对有信心、有目标,而又有努力的人而言,事业永远不会太迟的。”[13]:16
- 1975年2月14日
- “有人专门从事于挑拨是非,对此辈小人唯有置之不理,这亦正是磨练我修养工夫。接章女来信说:‘最近这里天天下雨,虽然切望着阳光的出现,但大地又多么需要着这些雨水的洗涤与滋养。在人的生活中,不亦正是如此吗?生命的滋长并不靠美满的现实。’诚哉斯言。”[13]:16-17
- 1975年2月17日
- “晨闻鸡鸣,令人有清醒之感。时天尚未明,推窗外观,见星星、灯光,此时黑夜即将过去,又是新的一天来临。”[13]:17
- 1975年2月27日
- “吾人从事于正大光明和廉能的政治,使人人都能参予,大家愿意与政府合作,则政治自可安定矣。”[13]:19
- 1975年3月1日
- “余备尝人间之讽刺、侮辱与打击。唉!往者已矣,来者多难,是可预料者也。余将坚忍以承担之。”[13]:22
- 1975年3月15日
- “‘一年之劳,为数十年之利;十年之劳,为数百年之利者,君子为之。’此古人之言,正合我意。今日吾人从事于未来五年中的十项国家建设,即基于以上之构想和理论。又云:‘三时不害而民和年丰……不夺民时,不妨民力,则百姓富。’这是古人告诉从政者,应当如何照顾民众的生活。总之,政治应以国利民福为依归。”[13]:23
- 1975年3月25日
- “越南岘港失守,电视上看到难民逃亡,惨不忍睹,而同日台北报纸还在谈赛狗、老翁和交际花结婚等事,似乎东南亚战争与我无关,如何不令人寒心。苟一旦战火临头,将不堪设想矣。余对此类情况,从现在开始应作积极之准备。”[13]:25
- 1975年4月2日
- “父亲于夜十一时五十分,病逝于士林官邸。儿痛不欲生。忆晨向父亲请安之时,父亲已起身坐于轮椅,见儿至,父亲面带笑容,儿心甚安。因儿已久未见父亲笑容矣。父亲并问及清明节以及张伯苓先生百岁诞辰之事。当儿辞退时,父嘱曰:‘你应好好休息。’儿聆此言心中忽然有说不出的感触。谁知这就是对儿之最后叮咛。余竟日有不安之感。傍晚再探父病情形,似无变化,惟觉得烦躁。六时许,稍事休息,八时半三探父病,时已开始恶化,在睡眠中心脏微弱,开始停止呼吸,经数小时之急救无效。父亲深夜逝世后,遗容安祥,如在熟睡中。当时即告知严副总统、四院院长及其他要员和家人来士林官邸瞻仰遗容,极尽悲哀,余头昏不支,倒地跪哭。当孝仪要我在遗嘱上签名时,余手发抖写不成书。向长辈答礼时亦不记来者何人。”[13]:25-26
- 1975年4月5日
- “晨八时五分,父亲遗体举行大殓出殡。中午奉厝慈湖之正厅。安厝后,余因悲痛而昏倒,经急救后昏睡,至傍晚始苏。当晚到正厅看父亲之灵,整洁、朴素、肃静。如此环境,乃父亲所喜爱者。”[13]:30
- 1975年4月16日
- “余发表谈话如下:‘先君崩逝,野祭巷哭,敬礼致哀,悲恸逾恒,无法踵谢。惟有奉行遗命,鞠躬尽瘁,以报答我全国同胞之至诚与厚意。’”[13]:30-31
- 1975年4月17日
- “父慈祥为怀,最重人情,但一生辛苦,惟为儿者知之最深。”[9]:16
- 守父灵一月记,1975年4月25日
- “开始工作了,前途艰险,是意料中之事,要以死里求生的精神,来为国尽忠,为党牺牲,为民服务,以此自勉勉人。”[13]:38
- 1975年5月6日
- “西哲有云:‘无斥责之自思,即无真诚之赞美。’吾人应多求箴言,少享权利。盖权利分之于众,则得人心。合乎民主之原则,更能委权利于才能,则人人勤奋。至于人才问题,当以无私无我为先,目前局势紧急,我们要做到存而不亡、成而不败,袛要自己心地光明,对于未来各方面之毁谤和打击,以置之不理为宜,如此亦可宽心而从公矣。”[13]:43
- 1975年6月
- “今所可忧者,并非外来之冲击,而是内在的问题,廿五年无重大战事,警觉不足,生活优裕,萎靡苟安者多矣。”[13]:45
- 1975年6月18日
- “章女来信中录有西方格言一段,含意甚深,试译于下:若求生活无忧无虑,劝你切实把握今朝,放下昨天的错误和挫折,撇开明天的阴云暗影,莫把时光徒用于𣏌人忧天,或遐思幻想。切记每寸光阴都是生命的片段,应为造物之神奇而欣喜并心存感激,用欢乐与信心去迎接人生。”[13]:50
- 1975年7月7日
- “‘自净其意’,自己慧眼不够,希望能自净心意之谓也。天地间有许多事要自己去体会,以求能进入正定而恍然大悟。”[13]:51
- 1975年7月12日
- “人的弱点中,以‘图私利’、‘爱虚荣’与‘害人为荣’最多,为之慨叹不置。”[13]:53
- 1975年7月16日
- “一般人民要有申诉困难的机会,青年人要有就业的机会,解决困难,增加就业,乃是当务之急。国家处境虽然艰危,祗要自己肯努力,能团结,吾人必操胜算,不必去看别人怎样待我,而要看自己如何作更大的努力。风雨同舟,和衷共济,是我们追求的大目标。”[13]:59
- 1975年7月27日
- “要做到民主而有革命性,以全民利益为重而不偏于少数人之利益,要消除民间的冤屈和不满。”[13]:59
- 1975年7月27日
- “对民众的新闻和社会教育,至为重要,其范围应以四维八德为基础,其节目之内容,在生活方面应注重勤劳、俭朴和整洁;在政治方面应注重自由、平等、博爱;在社会方面应强调守分、守法、守信等。”[13]:61
- 1975年8月1日
- “余初肄业小学时,于修身课中,读古人格言曰:‘登天难,求人更难;黄连苦,贫穷更苦;春冰薄,人情更薄;江湖险,人心更险;知其难,甘其苦,耐其薄,测其险,可以处世矣,可以应变矣。’当时以为前贤戒人审慎而已,于今从政日久,经历日广,回思此言,亦颇足为处世应变之道。然此言究为揭发社会黑暗之一面,但社会亦有其光明的一面,盖人之本性莫不善良,往往为恶所蔽,为政之道无他,即在启发其善根耳。”[13]:62
- 1975年8月10日
- “南部大雨成灾,千万人受害,其痛苦可想而知,为了救灾,政府已尽心竭力,惟仍难以满足人人之需要。少数不法分子,故为煽惑民心,存心恶毒,但即使是一只蚊子,仍足以使我睡眠不安,然亦不必过于重视,祇须把握正确方向沉着对付之,在彻照的阳光下,蛇虫不易活动,盖蛇虫最易出动于阴湿之天气,政治环境亦复如此。”[13]:65
- 1975年8月23日
- “如何铲除不劳而获的念头,乃是建设理想社会的重要关键。做事不可不小心,但是过于小心亦不足成事,左右之人皆能自爱,则可以自慰矣。注意人事的培养和作适当的调配,乃是革新政治的要领。”[13]:69
- 1975年8月31日
- “宿于慈湖,在黄昏薄暮之时,独坐东廊,一面看青山,一面进晚餐,一碗蛋炒饭,一盆清汤,一片西瓜,简单有味。余每以为生活上的奢侈,乃是浪费,多一份浪费,就多一份痛苦,生活上的简朴,乃是精神上的快乐也。夜坐,乌云蔽月,月非不明,不过隐于乌云之中耳;看破了政治上的乌云,可以省却很多烦恼,我已无所忧矣。有许多人为了满足政治上的欲望,可以不计一切、不顾一切,我实在难以捉摸这些人的心理。近来与章女通信中,常常谈起哲学上的许多问题,章女曾说:‘人生的价值,不止是在与人共享欢乐,而更是在与人共分苦难。’这两句话反映出我的人生观,在今后的岁月中,余将不遗馀力,为苦难者多做工作,以慰我不安之心。面对敌人不足惧,面对困难不足忧,祗怕自己不肯努力,不肯上进耳。”[13]:71
- 1975年9月13日
- “石油价格普涨一成,此为我国无法控制之事,但我有原则四点:(一)照顾大众生活;(二)稳定物价;(三)不增加农工成本;(四)增强对外贸易之竞争力量。”[13]:77
- 1975年9月29日
- “从事政治,首重良知,大众利益岂能求得人人满意,把握原则不变,对准目标而不移,如此做去,那就够了。人民是可爱的,坏的是极少数,如果执行政策,处处敷衍,必是一无成就、一无是处。”[13]:79
- 1975年10月5日
- “外国人想来学我们的政治,他们或可学到形式上的制度,但是极难学到我们‘仁民爱物’的心念,但如无此心念,即无政治之内容可言矣。”[13]:81
- 1975年10月13日
- “我以为,如欲对国家和人民有所贡献,一定要能淡视名利,不计生死,故我在有生之日,定要好自为之。”[13]:83
- 1975年10月26日
- “今日为多事之秋,对于人物与事物之判断,必须力求冷静沉着,不要忧愁,不要惧怕,不要烦恼,不要疑惑,每人应有独立自主之人格。余以此语勉同僚,亦自勉焉。”[13]:85
- 1975年11月1日
- “高雄市的夜景,处处可以反映地方之繁荣,但余对此颇有居安而不思危之虑,世界局势如此,如一旦有事,恐社会一时无适应危局之能力。当晚,回旅舍后,久思难眠。”[13]:86
- 1975年11月8日
- “今后苦难方兴未艾,余志已坚,无所畏惧矣。古今仁者无敌,况天无绝人之路吾将勇敢而稳重地站起来,明辨是非之理,看轻生死之道,则天下无难事矣。”[13]:87
- 1975年11月12日
- “天下决无万全之事,总在尽其心、尽其力,今日处理经济问题亦复如此。要帮助工商业,就必须大量发行通货,通货万一膨胀,则物价必定上升,影响大众生活,引起社会不安,所以决定暂不采大量发行通货以刺激生产之政策,而以稳定物价为主。凡事如能双方兼顾最好,否则必须权衡轻重利害。以政治而言,必须以照顾大众之利益为主也。”[13]:90
- 1975年11月30日
- “当政者应多设法听取别人对自己的批评和诤言,而不要听别人的鼓掌、欢呼和夸赞,要知夸赞听得多了,可以使人‘不省人事’,失去知觉,而终致偾事。”[13]:93
- 1975年12月6日
- “余以为任何政治,如不以良心、善意和智识为基础,则为伪善之政客,甚至假借民主做卑鄙的勾当,如此等人一旦有权在手,则将危害人民和社会,无恶不作矣。”[13]:93
- 1975年12月10日
- “国内有一位学者曾从历史的角度,直接指出:‘蒋公的伟大,已为全世界有识之士所公认。他的伟大究竟何在?’接著他谦逊的说:‘像笔者这样仅能见其一偏的人,只知道蒋公能容、能忍、能有恒、能坚定,有贯彻始终的毅力,有不屈不挠的人格。这些,似乎皆不足以形容蒋公的最伟大之处。他的最伟大之处,在于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置个人死生于度外,于举世认为绝望之时,发挥至大至刚的革命精神,扭转了乾坤,创造了奇迹中的奇迹,使得奄奄一息的中华民族有了新的生机,自由世界的前途顿现光明。’由此我不禁想到美国一位已经去世的总统说过的诚挚之言:‘蒋总统是一位真正具有历史性的伟大人物’,‘蒋总统是一位有伟大力量和伟大人格的人’。”
- 其介如石,1977年4月
- “父亲一生,事亲以孝,报国以忠,待人以诚,处事以公,律己以严,而在我的有知之年,都承受父亲的教诲,庭前责教,手谕督勉,以及思想、精神、行事的潜移默化,时时刻刻,我都在慈晖教泽之中。”
- 其介如石,1977年4月
- “父亲有一句话使我终身不敢忘的,就是‘我们既做了一个人,尤其做了一个革命者,就要尽力来完成爱国家、爱人民、报国家、报人民的革命事业,不愧人子,无忝所生。’所以在中国国民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向全党同志报告说:‘经国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奉献给党,奉献给各位同志,就只有赴汤蹈火的精神,为了党,为了国家,前面即使是一个火坑,我会亳不犹豫的跳下去。’这也就是我的一种自誓:今后当对党国多作贡献,尽我忠孝之心,庶几不愧为一中国国民,为一中国国民党党员,亦不愧为蒋氏之后人,希望由此能在德性上、人格上、精神上,‘不愧人子,无忝所生。’”
- 其介如石,1977年4月
- “……我们现在要更专心更坚强。我们必须要在这个艰苦奋斗中间来践行……”
- 双十节演讲,1986年10月10日
- “我的个性你是知道的,我喜欢到处跑,和民众同胞直接接触,问候他们,听听他们的意见,看看各地方的情况。现在我行动不便,不能经常走访他们,所以心里觉得很难过,脚的痛还不如我心中的痛。”[14]
- 召见林洋港,林洋港问起居,1987年
其他 编辑
- “没有担当大任的勇气,不会有忍受一切苦痛,甘之如饴的修养。”[1]
- “没有勇气改造自己缺点和错误的人,是可耻的懦夫。”[2]:260
- “有成就的人,不要忘记一件事,就是要有勇气和决心来战胜自己。”[2]:260
- “那个有勇气,那个有决心,那个贪生怕死,那个不能吃苦耐劳,都要在今天试验出来了。”[1]
- “做成一件事,无论大小,都是很困难的。但是只要有勇气,总是可以成功的。”
- “人人都能肝胆相照,精诚团结,脚踏实地,埋头苦干”[5]:54
- 1954年4月16日
- “战胜自己的胜利,才是光荣的胜利;战胜自己,实在不是容易的事,但我们却非要从这一方面努力不可。”[2]:260
- “……只要我们能团结,肯奋斗,一定会完成这个愿望。让我们大家心连著心,手牵著手勇往直前,奋斗到底。争取我们更多的胜利,最后的成功……”
- 双十节演讲,1982年10月10日
- “蒋介石的叛变并不使人感到意外。当他滔滔不绝地谈论革命时,他已经逐渐开始背叛革命,切望与张作霖和孙传芳妥协。蒋介石已经结束了他的革命生涯。作为一个革命者,他死了。他已经走向反革命并且是中国工人大众的敌人。蒋介石曾经是我的父亲和革命的朋友。他已经走向反革命阵营,现在他是我的敌人了。”
- 汉口《人民论坛》报,1927年4月24日
- “我知道我是专制者,但我会是最后一位——我以专制来结束专制。”
论俄罗斯 编辑
- “目前最重要的敌人,是攫取我们整个大陆的俄国──赤色帝国主义了。林则徐说:‘亡中国者,终为俄罗斯!’这是金石之言!”
- “(父亲)回国的时候,便秘密向总理报告:第一、苏俄的共产主义,实行起来,一定要为害人类;第二、今日的‘朋友’苏俄,正是我们未来的最大的‘敌人’。当时为着避免和俄国分裂,所以这个报告,没有公布。父亲的慧眼,老早就发觉了俄帝的阴谋。”
- “中国领土被(俄罗斯)占的面积,包括外蒙古在内,共有六百五十七万八千八百二十平方公里,约为我原有领土的三分之一;而与我们现有领土一千二百万平方公里比较,则已有一半的土地被俄国占领去了。这样大的仇恨,我们是永远忘不了的!”
- 《我的父亲》
遗嘱 编辑
蒋总统经国先生遗嘱
- 经国受全国国民之托付,相与努力于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业,为共同奋斗之目标。万一余为天年所限,务望我政府与民众坚守反共复国决策,并望始终一贯积极推行民主宪政建设。全国军民,在
- 国父三民主义与 先总统遗训指引之下,务须团结一致,奋斗到底,加速光复大陆,完成以三民主义统一中国之大业,是所切瞩。
- 中华民国七十七年元月五日王家骅敬谨记述
- 李登辉
- 俞国华
- 倪文亚
- 林洋港
- 孔德成
- 黄尊秋
- 蒋孝勇
- 原始资料出处:《总统府公报》第4874号第2页
评价 编辑
参考文献 编辑
- ↑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蒋经国. 《胜利之路》. 台北: 正中书局. 1978.
- ↑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漆高儒. 《蒋经国的一生》. 台北: 传记文学出版社. 1991: 273. ISBN 978-9-578-50607-7.
- ↑ 漆高儒. 《蒋经国评传——我是台湾人》. 台北: 正中书局. 1998. ISBN 978-9-570-91150-3.
- ↑ 4.0 4.1 4.2 4.3 4.4 朱秀娟访谈. 《点滴在心头》. 台北: 天下文化. 1995-07-30.
- ↑ 5.0 5.1 5.2 蒋经国. 〈五百零四小时——1945年〉. 《五百零四小时》.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 ↑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蒋经国. 〈训练日记——1941年9月赣州干部讲习会〉. 《五百零四小时》.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 ↑ 7.0 7.1 7.2 7.3 7.4 蒋经国. 〈沪滨日记——1948年于上海〉. 《五百零四小时》. 台北: 正中书局. 1988.
- ↑ 8.0 8.1 8.2 8.3 听听经国先生的真知卓见.
- ↑ 9.0 9.1 9.2 9.3 蒋经国. 《守父灵一月记》. 台北: 三民书店. 1976.
- ↑ 蒋经国:〈寄给远在北国的朋友〉,锺山编:《蒋经国先生的生活与思想》,台南:慈晖出版社,1975年,第137页
- ↑ 蒋彦士:〈蒋故总统经国先生精神风范的启示〉,《近代中国》第七十五期,1990年2月,第52页
- ↑ 〈函蒋中正已自昨日起在政治部工作〉,1950年3月26日,刊《蒋经国家书》第4册,台北,编号0743-0744
- ↑ 13.00 13.01 13.02 13.03 13.04 13.05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13.11 13.12 13.13 13.14 13.15 13.16 13.17 13.18 13.19 13.20 13.21 13.22 13.23 13.24 13.25 13.26 13.27 13.28 13.29 13.30 13.31 13.32 13.33 13.34 13.35 13.36 13.37 蒋经国. 《难忘的一年》. 台北: 正中书局. 1980.
- ↑ 林洋港:〈点滴忆仁风〉,《中央日报》编:《历史巨人的遗爱:蒋故总统经国先生纪念专辑》,台北:中央日报社,1988年,第92页
参见 编辑
中华民国国家元首 | |
---|---|
军政府鄂军都督 | 黎元洪 |
临时大总统 | 孙中山→袁世凯 |
北洋政府大总统 | 袁世凯→黎元洪→冯国璋→徐世昌→黎元洪→曹锟→段祺瑞→张作霖 |
国民政府主席 | 谭延闿→蒋中正→林森→蒋中正 |
中华民国总统 | 蒋中正→李宗仁代→蒋中正“复行视事”→严家淦→蒋经国→李登辉→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