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

美籍華人數學家

丘成桐(Shing-Tung Yau,1949年4月4日),美籍華裔數學家,曾獲數學界最高榮譽菲爾茲獎(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及沃爾夫數學獎,自小在香港長大並完成本科,後入籍美國。目前擔任哈佛大學教授。

語錄 编辑

對於科學與感性的起源
  • 科學源自於有智慧的民族,一方面為了生活需求,一方面對大自然好奇,有時基於恐懼、有時則是美麗驚嘆。文學注重感性,屈原《天問》提出許多自然現象重要問題卻沒有解答,仍需要理性分析與嚴格驗證。[1][2]
對教育的看法
  • 天下华人本一家,华夏子孙有割不断的血缘。中国要发展,需要海内外华人数学家共同交流合作,将中国的数学提升到世界一流水平。这不仅是祖宗愿意看到的,也是后人愿意看到的。[3]
  • 中国培养的数学家第一次获得晨兴数学金奖,我十分高兴。[3]
  • 我最高兴的是看到很多年轻学生都来参加,与国际一流大师交流,有利于他们开阔视野,了解当今数学发展的走向。[3]
  • 从这次评选可以看出,中国的博士、硕士论文开始有质,但量不够;学士论文比博士、硕士论文量多,但质不是世界一流。[3]
  • 反映出中国高校导师放在本科教育的时间不够。这跟国外不一样,比如哈佛大学每年总有3到4篇有创造性的学士论文发表在最好的学术刊物上,我希望5到10年,中国学士能达到世界最好学校的水平,我是乐观的,希望老师多花一点工夫,把中国数学本科教育搞上去。[3]
  • 钱够花就行,太多了是负担。[3]
  • 中国的学术未来在年轻人手里,年轻人不能顺利成长,是我最忧虑的。希望借此将中国数学界的风气改正过来。[3]
  • 我覺得現代教育家都是在誤導學生,因為學習不可能沒有痛苦,但痛苦之後若有突破,會相當喜樂。[4][1]
  • 教育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覺得付出後會有前途、有收穫,學習過程中,有痛苦經驗才正常,但不要把自己搞到患精神病就好。
做學問的環境
  • 做學問一定要在有學問的朋友氛圍中,時時砥礪成長。[1][2]
做學問的態度
  • 也要能理解所有數學理論來自於先有假設,但未必與自然界相合,因此需要不斷修正,期勉年輕學子秉持王國維名句「望盡天涯路」的心情,投入做研究。[1][2]
  • 充沛的精力來源於對數學的熱愛和興趣。[5]
  • 搞學問如果沒有激情,就永遠達不到做大學問的地步。[5]
  • 中國人的一大問題,是太迷信武俠小說,認為一定要拼贏別人,才是偉大。[6]
  • 學術界卻不太追求「獨孤求敗」,學者希望的是找到更深奧的學問,進而向自己發出挑戰,而且一定要贏才行。[6]
  • 考試差一兩分不是那麼重要,但中國人卻看得很重要。[6]
  • 中國古典文學深深影響了我。陶淵明好讀書,不求甚解,每有會意,便欣然忘食。搞數學研究也有同樣的經驗,讀書只要有興趣,不一定要全懂,慢慢領會其思想。同時也一定要做到淡泊名利。陶淵明的詩文深得自然之趣,我們做科學的也需要得到自然界的氣息,需要同樣的精神。[5]
  • 我研究数学的目标不是拿奖,也不是成名成家。对真与美无条件的追求,是我一生做学问的座右铭。[3]
  • 良好的文化修养,对培养做学问的气质很重要。解除名利的束缚,使欣赏大自然的直觉毫无拘束地表露出来,是数学家养气最重要的一步。[3]
  • 我本人深受中国古典文学影响。从《诗经》我看到比兴方法对找寻数学方向的重要性;吟诵《楚辞》和《史记》激励起我对数学的热情,向大自然追寻真与美的感受。[3]
  • 我自己还没能回国定居。无论我对中国数学做了多大贡献,也无法与那些在中国土生土长,或是已经回国永久定居的人相比。[3]
對於自己成就的說法
學者極高境界的敘述
  • 他以曾國藩詩句為例,「倚天照海花無數,流水高山心自知。」[1][2]
對文科的看法
  • 現在常常是「科學家懂文學家」,但「文學家不懂科學家」,相當可惜。[4][1]
中華文化底蘊
  • 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
    • 2005年11月15日北京時間下午2:00在中科院數學所舉行講座,演講《時空的幾何歷史》結束時。[5]
  • 消閑的時候,我就看小說、看電影、散散步、念念中國古代的詩詞,我的案頭上經常放著唐詩、宋詞。我對文學歷史一直都有興趣,每天都花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看歷史書和文學書。[5]
對數學的看法
  • 數學是一門很有意義、很美麗、同時也很重要的科學。從實用角度講,數學遍及到物理、工程、生物、化學和經濟,甚至與社會科學也有很密切的關系。文學最高境界,是美的境界,而數學也具有詩歌和散文的內在氣質,達到一定的境界后,也能體會和享受到數學之美。數學既有文學性的方面,也有應用性的方面,我對這些都感興趣,探討它們之間妙趣橫生的關系,讓我真正享受到了研究數學的樂趣。[5]
  • 數學之美在於簡約嚴謹,應用一些簡單的數學定理把大自然萬物的關系描述出來。我想物理學家和工程師也可以體會到數學的美,比如,電腦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都可以用數學來解釋。以簡馭繁,這是一種很美好的感覺。這是與文化藝術共通的語言,張大千的國畫,寥寥幾筆,栩栩如生,躍然紙上。[5]
  • 數學是唯一訓練理性思考的學科。[4][1]
  • 美國大學入學測驗SAT考數學、寫作、閱讀等3科,以前每科滿分800分、總分2400分,如果考不到2200分,「會直接被哈佛大學丟掉」,根本進不了。因此,數學程度若不是頂尖,即使是文科生,也進不了哈佛等一流名校。[4][1]
  • 真的要唸好學問,不可能不背一些東西,他小時候背論語,一些詩詞到現在都還記得;至於數學,很多人覺得不該背「九九乘法表」,他就覺得莫名其妙。[4][1]
  • 科技强则国强,数学是科技之母,中国要成为经济强国,首先必须成为数学强国。他的宏伟构思是在不远的将来,所有主要数学分支都能在中国繁荣发展。[3]
中國思想陰陽的看法
  • 我們中國喜歡講的 陰陽 ,其實就是一個屬於 幾何 ( 幾何學 ) 的 對稱 。在數學上有一個叫 龐加萊對偶 的概念,其實就是陰陽,但這個概念要比陰陽具體得多,同時也真正用在了數學的發展上。[7]

評價 编辑

  • 台大校長張慶瑞表示,丘成桐是偉大的學者,《紐約時報》更稱他是「數學皇帝」,他是全世界影響力最驚人的數學家。[1][2]
  • 妻子台湾应用物理学家郭友云说:“他的一个人生目标是帮助中国数学成为世界一流。他为此几乎花费全部空余时间,包括夏天和冬天的大部分假期。这对家庭是很大的牺牲,但我们都支持他。”[3]

參見 编辑

  1.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http://triangle.ntu.edu.tw/news/news20170804.html 臺灣大學系統第八場成功之母講座 丘成桐:我做學問的經驗和感受
  2. 2.0 2.1 2.2 2.3 2.4 2.5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04000397-260114 2017年08月04日丘成桐下苦功 成就 數學皇帝
  3.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1]
  4. 4.0 4.1 4.2 4.3 4.4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70804000403-260114 2017年08月04日文科也用得到 有助理性思考
  5. 5.0 5.1 5.2 5.3 5.4 5.5 5.6 http://www.people.com.cn/BIG5/news/37146/45773/3858281.html 2005年11月15日丘成桐:享受數學之美
  6. 6.0 6.1 6.2 2017/08/03中研院士丘成桐:中國人太迷信武俠小說
  7. https://m.leiphone.com/news/201710/JXViV3L0nQuP1dTu.html 丘成桐演讲全文:工程上取得很大发展,但理论基础仍非常薄弱,人工智能需要一个可被证明的理论作为基础 | CNCC 2017

链接 编辑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



维基语录链接:名人名言 - 文学作品 - 谚语 - 电影/电视剧对白 - 游戏台词 - 主题 -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