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

明朝袁了凡写给儿子的家训

了凡四訓》為明代袁了凡所著訓子善書,闡明「命自我立,福自己求」的思想,指出一切禍福休咎皆自當人掌握,行善則積福,作惡則招禍﹔並現身說法,結合儒釋道三家思想以自身經歷體會闡明此理,鼓勵向善立身,慎獨立品,自求多福,遠避禍殃。該書自明末以來流行甚廣,影響較大。

維基百科中的相關條目: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語錄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摘錄

編輯

立命之學

編輯
  • 余童年喪父,老母命棄舉業學醫,謂可以養生,可以濟人,且習一藝以成名,爾父夙心也。
  • 汝未能無心,但能持準提咒,無記無數,不令間斷,持得純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頭不動,則靈驗矣。
  • 凡稱禍福自己求之者,乃聖賢之言;若謂禍福惟天所命,則世俗之論矣。汝之命未知若何?
    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
    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
    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
    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
    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
    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
  • 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閑己之邪。
  • 務要日日知非,日日改過;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無過可改,即一日無步可進。天下聰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業不加廣者,只為因循二字,耽閣一生。

改過之法

編輯
  • 但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恥者,莫大乎此。
  • 第二、要發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難欺。吾雖過在隱微,而天地、鬼神實鑒臨之。重則降之百殃,輕則損其現福。吾何可以不懼?
  •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人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一善念,遂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纔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 但塵世無常,肉身易殞,一息不屬,欲改無由矣。明則千百年擔負惡名,雖孝子慈孫,不能洗滌;幽則千百劫沉淪獄報,雖聖賢佛菩薩,不能援引。烏得不畏?
  • 第三、須發勇心,人不改過,多是因循退縮。吾須奮然振作,不用遲疑,不煩等待。小者如芒刺在肉,速與抉剔;大者如毒蛇嚙指,速與斬除,無絲毫凝滯,此風雷之所以為益也。
  • 善改過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
  • 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如太陽當空,魍魎潛消。此精一之真傳也。
  • 昔蘧伯玉當二十歲時,己覺前日之非而盡改之矣。至二十一歲,乃知前之所改,未盡也。及二十二歲,回視二十一歲,猶在夢中。歲復一歲,遞遞改之,行年五十,而猶知四十九年之非。古人改過之學如此。

積善之方

編輯
  • 善有真、有假;有端、有曲;有陰、有陽;有是、有非;有偏、有正;有半、有滿;有大、有小;有難、有易;皆當深辨。為善而不窮理,則自謂行持,豈知造孽,枉費苦心,無益也。
  • 隨緣濟眾,其類至繁,約言其綱,大約有十:
    第一、與人為善;
    第二、愛敬存心;
    第三、成人之美;
    第四、勸人為善;
    第五、救人危急;
    第六、興建大利;
    第七、捨財作福;
    第八、護持正法;
    第九、敬重尊長;
    第十、愛惜物命。

謙德之效

編輯
  • 曰:「天道虧盈而益謙;地道變盈而流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是故謙之一卦,六爻皆吉。
  • 曰:「滿招損,謙受益。」
  • 予屢同諸公應試,每見寒士將達,必有一段謙光可掬。
  • 由此觀之,舉頭三尺,決有神明。趨吉避凶,斷然由我。須使我存心制行,毫不得罪於天地鬼神;而虛心屈己,使天地鬼神,時時憐我,方有受福之基。彼氣盈者,必非遠器,縱發亦無受用。稍有識見之士,必不忍自狹其量,而自拒其福也。況謙則受教有地,而取善無窮,尤修業者所必不可少者也。

鏈接

編輯



維基語錄鏈接:名人名言 - 文學作品 - 諺語 - 電影/電視劇對白 - 遊戲台詞 - 主題 - 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