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KaurJmeb/20060625

from一千个智慧 大众书局印行

  • 学问中人,无不从苦处打出。--刘念台
  • 自朝至暮,饮食、起居、言语、动静,皆谓所学。--刘起东
  • 学问一道如登山,勤而益高。既而如寤寐,久而愈足。--吴正享
  • 真学问在行谊,若知而不行,犹弗智也。--张尚若
  • 学问者,所以使心思与道德日趋于完善也。--白娄
  • 学问之要,只得于伦常日用间,事事不轻放过,日积月累,自然造到广大高明田地。--刘汋
  • 常常看得自己有不是处,学问便有进无退。--申涵光
  • 人生学问,正当在失意磨链出勿为境累也。--陆陇其
  • 喻人悄亲爱之至,必曰如兄如弟;喻人兄弟亲爱之至,必曰如手如足,则知兄弟本极亲爱者也。有兄不可无弟,有*弟不可无兄,兄兄弟弟,父母岂不乐哉。彼昏不知,动辄自残,充其心,岂不欲父母单传而后快乎。--陆陇其。
  • 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其风。--蔡邕
  • 学问之道,不在多言,但默坐澄心,体认大理,若是虽一毫私欲之发,亦退听矣。--李愿中
  • 学者须于人情所甚难处打得过,方是学问。若平日虽说得,至临时却打不通,则亦无贵乎学问矣。--王少湖
  • 朱子之道,道之至原,其所以臻斯阈者,日主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和,反躬以践其实。而敬者又贯通乎三者之间,所以成始而成终也。--李果斋
  • 凡为学,最当于矫揉气质上做工夫。如志懦者当强,性急者当缓,视其偏而用力。---吕祖谦
  • 学者所患在志向不专,不在才力不足。--邹东廓
  • 学然后能知过,学之笃,然后能改过。--潘南山
  • 读书全在涵泳玩味,便是以义理养心。--沈近思
  • 读书譬如食味,得其精华,而汰其滓秽,始能养生。若积而不化,谓之食痞。--王畿

薛敬轩:

  • 读书须虚心定气,缓声诵之以密察其意。
  • 读书以防检此心,犹服药以消磨此病。
  • 读书贵知要,只颜子四勿。心不绝想、口不绝念、字之勿失、循之勿违、岂有差错。
  • 益人神智,莫如书籍。--李先
  •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 虽天子必有师,亦何常之有,唯道所存。
  • 师者,范也。言行动静,皆可为式。
  • 穷不易其操,达不患失。--林逋

孝经

  • 人之行莫大于孝。
  • 五刑之三千属,而罪莫大于不孝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 守身即是孝亲--叶瞻山

吕近溪

  • 长者当谦,尊者当敬,任他难为,只休使性。
  • 尊长叫人,接声就叫,若叫不应,自家先到。
  • 相敬如宾,相成如友,媟狎谑戏,夫妇之丑。

屠羲时

  • 侍坐尊长,目则常敬候颜色,耳则常敬听言论,有所命则起立,尊长有倦色则请退。
  • 侍尊长行,必居其后,不可相远,恐有所问。
  • 尊长有所事,不必待其出命,即当趋就其旁,致敬服役。
  • 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颜氏家训。

班昭:

  • 夫不贤则无以御妇;妇不贤则无以事夫。夫不御妇,则威仪废缺;妇不事夫,则义理堕阙。
  • 修身莫如敬,避强莫若顺,故曰:“敬顺之道,为妇之大礼也。”夫敬非他,持久之谓也;夫顺非他,宽裕之谓也。
  • 夫妇之好,终身不离,房室周旋,遂生媟黩,媟黩即生,语言过矣。语言既过,纵恣必作,纵恣既作,则侮夫之心生矣。

唐书

  • 不枉植,不漏恶。
  • 决断不滞,与夺合理,为判事之最。
  • 推鞠得情,处断平允,为法官之最。

袁枚

  • 无讼之道,即在听讼之中,当机立决。
  • 建设大法,而通融者存乎人,否则傀儡而已。案无确据,而阙疑者法乎史,否则武断而已。

胡林翼

  • 能听讼而不能挽回人心风俗,亦不可称循良。
  • 天下无弊之法,惟在用之者神明于规矩之中耳。

旧唐书

  • 南山可移,此判无动。
  • 攫金有耻,伏芥知非。

丁日昌

  • 决狱惟赖明字,方能持久,静生明,从容亦生明。平时周知民隐,临事方有确见,以虚公之心,坐照诚求,则庶顾乎近之矣。
  • 清讼之道,一在耐烦,一在细心。
  • 孳孳为治,夜以继日。--金史
  • 身不怀弊,口不论钱。--元史
  • 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 --北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