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
中国清朝末期高官
李鴻章(1823年2月15日-1901年11月7日),字子黻、漸甫,號少荃、儀叟,封一等肅毅侯,諡文忠,安徽合肥人。中國清朝末期重臣,同時是將領兼外交官,洋務運動的主要倡導者之一,淮軍創始人和統帥。
語錄
編輯- 歷代備邊,多在西北,其強弱之勢,客主之形,皆適相埒,且猶有中外界限。今則東南海疆萬餘里,各國通商傳教,往來自如,麕集京師及各省腹地。陽託和好之名,陰懷吞噬之計,一國生事,諸國搆煽,實爲數千年來未有之變局。
- 輪船電報之速,瞬息千里,軍器機事之精,工力百倍,砲彈所到,無堅不摧,水陸關隘,不足限制,又爲數千年來未有之強敵。[1]
- 予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遭遇不爲不幸,自問亦未有何等隕越。乃無端發生中日交涉,至一生事業掃地無餘,如歐陽公所言「半生名節,被後生輩描畫都盡」環境所迫,無可如何。[2]
-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爲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裏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籠,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2]
- 言官制度,最足壞事。故前明之亡,即亡於言官。此輩皆少年新進,毫不更事,亦不考究事實得失、國家利害,但隨便尋個題目,信口開河,暢發一篇議論,藉此以出露頭角。而國家大事已爲之阻撓不少。當此等艱難盤錯之際,動輒得咎,當事者本不敢輕言建樹。但責任所在,勢不能安坐待斃。苦心孤詣,始尋得一條線路,稍有幾分希望,千盤百折,甫將集事,言者乃認爲得間,則羣起而訌之。朝廷以言路所在,又不能不示加容納。往往半途中梗,勢必至於一事不辦而後已。大臣皆安位取容,苟求無事,國家前途,寧復有進步之可冀?[2]
- 天下事,爲之而後難,行之而後知。從前有許多言官,遇事彈糾,放言高論,盛名鼎鼎。後來放了外任,負到實在事責,從前芒角,立時收斂,一言不敢妄發。迨至升任封疆,則痛恨言官,更甚於人。嘗有極力訐我之人,而俯首下心,嚮我求教者。顧臺院現在,後來者依然踵其故步,蓋非此不足以自見。制度如此,實亦無可如何之事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