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 (記者)

香港記者

張立,1980年代從中國大陸香港,從地盤工做起,曾於《信報》任職記者,之後創業從商。1992年開始在《信報》撰寫專欄《商心國是》,每年集成一書。2000年加盟亞洲電視,擔任顧問,並主持《張立平常談》節目。他的好友香港著名填詞人黃霑認為「這個獨白節目,開香港電視史先河!」。

語錄 编辑

錢眼觀禪 编辑

  • 「金錢是很無辜的,因為一會兒被人捧上天,一會兒踩到地。一會兒說萬能,一會兒說萬惡。但古往今來,金錢從沒開聲自辯過,它只是笑看人間的悲喜劇。」[1]:2
    • 〈錢眼看人世〉
  • 「如果從錢銀看世界,看人生,很多事都會明白了。事情卻是人做的,愛恨交加,善惡良知,都是人自己的事,但最後,人還把一切推給金錢,咒其『萬惡』,或捧其『萬能』,一句『都是錢作怪』,而不去檢討自己,金錢何辜!」[1]:2
    • 〈錢眼看人世〉
  • 魯迅先生說過,人第一要生存,第二要發展。當一個人連生存的基礎都脆弱時,只能為生存而疲於奔命,香港有多少人捱幾份工,他們想嗎?樓價高入雲天,租金貴,養妻活兒何等難哉。」[1]:3
    • 〈生命有限追求無限〉
  • 「在生存問題基本解決後,人想發展,香港社會當然以賺錢為尊,金錢像滾雪球滾下去,追求方面是無限大,但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你想用有限的東西去追求無限的東西,可能嗎?」[1]:3
    • 〈生命有限追求無限〉
  • 「每個人都是根據自己的經驗和學識去分析事物及得出結論,但由於經驗和學識都有局限性,如果只認為自己的看法一定對,就很容易陷入『所知障』。也就是說自己的知識及經驗,成為正確認識事物的障礙。」[1]:4
    • 〈「所知障」與謙虛〉
  • 「一、金錢能買來快樂。如果不快樂,不滿足,怎會用千萬元去買一個車牌?二、金錢買不到快樂,也解脫不了煩惱。否則,家財億萬的銀行家之子,怎麼苦悶得不如一個窮人。如果同意上面的言論,便可再推論——有錢人有很不快樂的,無錢的人有很快樂的!同樣,有錢人有很快樂的,無錢的人也有很不快樂的。結論是,有錢不能代表一切,最終是看自己的心態。心裡快活,即快活,外界並不起決定性作用。」[1]:13
    • 〈讀報有感〉
  • 「周圍有些朋友,活得很辛苦,窮的時候固然辛苦,生活溫飽也辛苦,甚至當了富豪依然辛苦。內心始終在攀比中受煎熬,一念放不下,注定一世人都辛苦,這與金錢、名利、地位、權力無關,一切由心造。」[1]:24
    • 〈一念放不下一生受煎熬〉
  • 「每個人都是特定時空的產物,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但人與人之間本來是不可比,也不應比的,之所以會『氣死』,就在於你去做本來不該做的事。」[1]:51
    • 〈閒話人比人〉
  • 「年青時浪漫,理想多,想入非非;進入社會,已成家立室,轉向現實,窮的為柴米油鹽擔憂,有條件的為升官發財奔忙。多數人的一生,是兩個階段,然後嗚呼哀哉。其實人生還有兩個階段,一曰歷史。亦即是從現實中走出來,從歷史的角度看社會,看自己。」[1]:71
    • 〈浪漫、現實、歷史、哲學〉
  • 「現實只是人生一部分,而且是不那麼美好的一部份,不那麼好玩的一部份。」[1]:71
    • 〈浪漫、現實、歷史、哲學〉

國情與民情 编辑

  • 「循序漸進,是中國的一句成語。序者,規律也。客觀規律發展到某一階段,自有其表現形式,急不得也慢不得。政治、經濟、個人的學問、修養,莫不如是。按照客觀規律逐步達到理想境地,即為循序漸進。」[1]:100
    • 〈按客觀規律循序漸進〉

我思我感 编辑

  • 「個人的際遇,其實只是潮流起落的動態世界的一點一滴,有如大海中的一滴水,不是說個人的能力及努力不重要,但潮流更重要。」[1]:192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中國老話,『識時務者為俊傑』,低層次理解是看風駛舵,投機取巧;高層次理解是認識及把握時代的潮流,順潮流而動。」[1]:193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在政治動盪中,任何太激進的政客,對社會多半都是有害無益,甚至是危險的人物。這些人,標榜個人品德高尚,了無私心雜念,然而,愈理想主義愈危險。在他們的心目中,為追求理想,付出任何代價都值得,而對立的每一方,也都有類似太激進的政客,形勢愈嚴峻,激進的政客愈容易掌握民眾,於是乎,就把事情推到難以解決的地步。當戰爭打起來,染上了血,賠上了命,激進程度進入瘋狂,於是,人們就互相殘殺,好端端的城市及國家,破壞殆盡。為的是甚麼?到頭來誰也說不清。所以說,追求激進,往往會有難以補償的負面影響。」[1]:210-211
    • 〈太激進對社會有害〉
  • 「個人的才幹,努力不可忽視,但形勢比人強更不可忽視。少有英雄造時勢,多是時勢造英雄,每每見一些朋友『英雄氣短』,覺得有志難伸,此輩多是一方面對自己未真正認識,另一方面是對形勢缺乏分析。坦白說一句,一個人對自己所處的地位,對周圍的環境都『矇查查』。他們的才幹,其實只是自以為是。」[1]:218
    • 〈時勢造英雄〉
  • 「形象以實力為基礎的;或者說,有實力就有自信,也就自然有形象;或者說,正因為不要過於顧慮形象,才真正建立形象;又或者說,整天考慮建立形象者,通常失去形象。」[1]:226
    • 〈有實力就有形象〉
  • 「資本主義的核心是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社會主義的核心是均富。」[1]:228
    • 〈對立統一規律〉
  • 「俄國革命意想不到的效果,是使資本主義得到改進與完善,在保證富人利益時,也照顧到低下階層的利益,使現代資本主義滲入社會主義的因素,而本來是提倡均富與平等的社會主義,則因封建主義的借屍還魂而變成獨裁與鎮壓,失卻馬克思主義的真髓。」[1]:228
    • 〈對立統一規律〉
  • 「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既對立又統一,最後是互補,合二為一。現在最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有大量社會主義因素;最社會主義國家又滲入資本主義因素。二十世紀過去,人們會發現『對立統一』規律是真締。這是馬克思力倡的。」[1]:228
    • 〈對立統一規律〉
  • 「獨立的小國,尚且依附大國;不獨立的香港怎會沒有太上皇?只不過,古往今來,某些敏感的話題,『虛偽』是被默許的,『太上皇』屬這一類。臨近九七,九七之後,香港的輿論界及政治人物,應勇敢表達自己的聲音,因為任何跟紅頂白,阿謏奉承,不利一國兩制。一國兩制的含義是,資本主義制度五十年不變,太上皇的責任就是保證這一信條。」[1]:229
    • 〈太上皇的責任〉
  • 「往對手面上抹黑,東西政治都同樣,手段一樣不光彩,但西方政治卻明顯平和、幽默和有規矩得多。失敗者有下台階,有其他選擇,是西方政治平和的根本原因。而中國政治鬥爭史,就缺乏放對方一馬的傳統,結果是困獸鬥,你死我活,成王敗寇。」[1]:239
    • 〈英式政治遊戲〉
  • 「筆者想起一個命題:『存在決定意識』。人的意識形態並非憑空而來,而來自其生長的環境及所處的社會地位。」[1]:241
    • 〈英倫所見雜感〉
  • 「這個世界上,我們所見的事多是結果,要改變結果,必須改變原因。而改變原因的前提,是認清原因。個人如是,國家民族如是。」[1]:241
    • 〈英倫所見雜感〉
  • 「任何事情都有虛與實兩面,虛者摸不到,看不見,實者摸得到,看得見。表面上人人求實,但實際上又個個人務虛。」[1]:242
    • 〈美國雜感〉
  • 「中西政治的根本不同在於,中式政治是政府告訴人民做甚麼,西式政治是人民告訴政府要做甚麼。東方政治重『明君』,西方政治重民意。重明君,就強調由上而下;重民意就要遷就百姓喜好。東方政客,善於巴結上司者,仕途通達;西方政客,精於討好選民者,官運亨通。」[1]:244
    • 〈關二哥的啟示〉
  • 「個人主義,是西方社會的本體,故此,私有財產、人權、隱私,至高無尚;集體主義,為東方社會所推崇,犧牲小我,顧全大局,被認為是美德。重情義,則法治難確立;結幫派,走後門,裙帶風,除了利益外,正建立在情義上。」[1]:244
    • 〈關二哥的啟示〉
  • 「不要隨便否定甚麼,也不要隨便肯定甚麼,不要絕對化,不要輕易下結論,這是一種思考方法。持這種認識的人,必然會從發展及變化中去認識問題,他不會恥笑二百年前的人落後,因二百年後的人看我們是同樣落後,不會妄自菲薄,也不會沾沾自喜,一切只是過程,變化中的一環。」[1]:240-250
    • 〈空中談虛〉
  • 「由於聖人悟到的是出世間法,但宗教的建立及組織形式受到世間法的影響,於是乎往往宗教本身成了悟道的障礙。這種情況,無論是基督教、伊斯蘭教及佛教,都存在,千多二千年來,許多人都知道,但無法解決。這是悲劇,因為一些虔誠的信徒,一生努力,恰恰與自己追求的目標南轅北轍。」[1]:257
    • 〈聖誕講耶穌〉

參考 编辑

 
维基百科中的相关条目: